造幣局顧名思義就是製造硬幣的地方,除了製造硬幣之外還有勳章以及紀念金幣等等都在這個工場製作。 特別是正在學習日語的朋友又或者已經有一定水平的話,強烈推介大家參加導賞團。

去年參加了香港日本文化協會和長春社合辦的侯清儀先生主講〈從香港出發的明治維新〉之後,發現原來想讀以前的香港歷史還可以走去大阪造幣局。


了解香港又可以練兩小時的日語聽力還要免費,我是很推介各位同學仔啦。
網友告知工場建學要報名,所以預早一個月挑選了比較少人的時段。只不過冒失的我又犯了一個錯誤:沒有留意博物館閉館時間,每個月只有一天的休息都給我碰上了!

各位想參加工場建學的話記着也要預先預約,網址在這裏:
造幣局工場見學預約(免費、全日語)
早上9:00在造幣局集合,大部份參加者都在8:50左右齊集安安靜靜等待導掌員帶領進入房間看影片。
通用貨幣分開硬幣和紙幣的日本,除了在大阪這個工場製作硬幣之外還有位於廣島以及埼玉的工場;至於紙幣由於是完全不同的技術會在國立印刷局印製,該局還會印刷各種護照以及郵票等等。
之前在日本Twitter引起大批網民轉發的「很大唷!500円」原來還有很多同鄉:在影片播放室裏面就有一整套為了慶祝2020年奧運推出的100円硬幣模型。如果把這些100円硬幣都要帶出街的話,大概需要一個行山背囊了(笑)。

但是最引起大家興趣的還是那個使用黃金製作、寫着10,000 円但實際上要140,000円才買到的令和新金幣⋯的模型。


接著是穿過廣為人知的櫻花步道到工場去。

在走入工場之前的一段路,導賞員會告訴大家明治天皇御覽過哪裏的紫藤花、開業時期的煤氣燈、還有現在已經看不出是依着小河建成的正門⋯


剛才講到在大阪造幣局找尋香港歷史,其實就是明治維新剛剛開始時候。
有點驚喜的是前往工場途中路過博物館(當日沒有開放)的時候,導賞員介紹門口黑色及青綠色的分別是法國以及德國的古董機器,明治維新的時候大阪造幣局向當時已經有高度歐化的地方——香港購買。
根據上文提到的講座個人研習,我知道由於有英國政府以及商家支持,香港曾經在1866年有過造幣局,只不過造幣局在兩年之內蝕錢關門大吉土地賣給怡和洋行。
造幣局的機器購入四十萬元、最後以六萬元平賣正值明治維新年代、經濟都要革新的大阪造幣局。今時今日這個大阪櫻花盛放的名所還保留着當年香港平賣過去的古董機器。
當年在香港造幣局的負責人Kinder以及他的團隊亦被日本政府高價聘請前往當地指導鑄造硬幣的工業。

參觀工場的時候,學習到很多關於日本現在市面流通的硬幣的資訊,尤其是500円原來有非常多學問在裏面:例如從上面或者從下面看兩個「00」有不同的圖案、側面看的凹凸條紋原來是斜的!





講到貨幣又怎麼不會講到消費稅和物價?
從戰後開始日本物價的圖表以及製作硬幣的數量都可以在工場裏面看到簡單明瞭的圖表,亦會透過導賞員小姐的說明介紹給各位參觀者。

工場裏面還有另一個地方提到英國殖民地年代的香港。

現在日本的貨幣使用「円」做單位,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香港以前使用「圓」。「円」在日語裏面其實就是圓形的「圓」的意思,這一點應該很多人都知道了。

由於我去當日博物館沒有開,唯有擇日再戰。
溫馨提示:
造幣局裏面分開工場和博物館,工場建學要預先上網申請。
博物館每個月逢第三個星期三休館。
入場的時候要出示預約電郵以及護照。
90分鐘的見學過程全日語,影片可以根據參加者要求使用英語或中文字幕版本。
延伸閱讀:
?????
追縱おしゃれキリ教室IG
㊙️記錄日常生活 @kirita
㊙️玩盡腦魔BB @lomore_kiri
??《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2017)、《日本一人旅》(2019)博客來及香港各大書局均有代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