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府堺市兩大名人:千利休、與謝野晶子『さかい利晶の杜』紀念館與生家遺址探訪

大約2013年首次到訪堺市時,印象最深刻的是「古墳」,其中又以仁德天皇陵古墳和百段時間鳥古墳印象最深刻。

近年對堺市認識再加深一層:茶道之宗師千利休以及明治大正女詩人與謝野晶子,也是來自這個關西機場附近的港口。

從南海電鐵「堺」駅步行10分鐘會去到『さかい利晶の杜』,這是紀念兩位著名人物的聯合紀念館。而且以紀念館為中心,幾分鐘的距離就可以去到他們兩日生前的住宅,逐一憑弔。

『さかい利晶の杜』

本文除了介紹『さかい利晶の杜』,亦會走訪兩人生前的居所以及簡介他們的生平。

——

千利休:

出生在魚屋、本名田中與四郎的千利休是從戰國時代到安土桃山時代的著名商人、茶人。 他把「わび茶(侘び茶)」集大成而被稱為茶聖,與今井宗久、津田宗及一起被稱為茶湯的天下三宗匠,子孫作為茶道三千家—表千家、裏千家、武者小路千家,繼續把茶道發揚光大。

千利休

千利休當時曾對弟子們說:「今天」舉行的茶會只有一次,所以要親切體貼對待雙方。這就是以茶為契,享受「一期一會」的概念的由來。

——

千利休生家:

紀念館正門入口處的斜對面就是「千利休座敷址」,千利休出生時洗身的井也在此地。

根據當天的導賞員、74歲的石川先生指出,井的上方使用的木材,是大約60年前大德寺搬過來的。木工入榫位清楚可見。

旁邊的植物是椿花,所以藉口整也叫「椿井」。當然這個灌木後來栽種的,沒有幾百年的歷史。

大德寺「聚光院」是千利休的菩提寺。

1526年連歌師宗長向大德寺金毛閣捐贈了初層,1589年千利休完成了上層。由於放置千利休坐像在上層引起豐臣秀吉不快,後以此為藉口強迫千利休切腹。

60年前大德寺搬過來的木材

———

與謝野晶子:

與謝野晶子是日本的歌人、作家、思想家,舊姓是鳳。 丈夫是同樣是歌人的與謝野鐵幹。 年輕時在

文學雜誌《明星》上發表了短歌一鳴驚人,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的核心人物。

與謝野晶子

《爐峰櫻語》記載了20位明治、大正、昭和初期到訪香港的日本名人,唯一的女主角正是與謝野晶子。

*欲知後事如何,請購買《爐峰櫻語》

《爐峰櫻語》

——-

與謝野晶子生家:

與謝野晶子是出生於和菓子商人「駿河屋」的三女,少女時代在帳位上邊當店員、邊閱讀古典文學。從出生到遇到未來丈夫與謝野鐵幹前,一直都在堺度過。

在生家遺址,豎立著上京的晶子為「故鄉·堺」創作的歌碑。

海こひし潮の遠鳴りかぞへつつ少女となりし父母の家

《乱れ髪》与謝野晶子
海こひし潮の遠鳴りかぞへつつ少女となりし父母の家

譯成中文意思大約是:懷念海/數著遠方的潮聲/我成長為少女/那裡有我父母的家

——-

さかい利晶の杜

「利晶」顧名思義就是「千利休」和「與謝野晶子」。瞭解千利休和安土桃山時代的堺、與謝野晶子和明治大正時代的堺,感受到歷史和文化之城「堺」的魅力。

1樓是千利休的資料館,介紹安土桃山時代的堺繁榮的商業活動、以及千利休在師事武野紹鷗門下開始走上茶人的經過。

千利休建造的國寶茶室「待庵」傳說,本來位於豐臣秀吉以前的居城山崎城,根據以前留下來的資料復原後,也安置在紀念館中長年展示。

2樓是竹與謝野晶子紀念館,放置了他生前使用的希望,包括家具、和服、女兒節娃娃雛人形等等。

《文豪野犬》中,與謝野晶子身上藍色的和服很有可能就是以這件和服做藍本設計。

場地中間圓柱體的展示櫃,展示了百年間結集成書的作品,當中不乏跟著名的插畫家如慕夏的合作。

晶子思想前衛,無論是西班牙流感還是戰爭,對於政府的政策往往有強烈的意見。透過觸碰螢幕找尋不同問題,就可以知道詩人會給後人的我們怎樣的意見。

「駿河屋」和菓子店復元實物。不同季節還會更換不同的招牌,配合和菓子的季節性呢。

最後來到了圖書室。拜托館內的學藝員矢內先生幫忙,在圖書館裏再找到一些之前沒有看過的鐵幹、晶子香港旅遊記錄。

さかい利晶の杜

地址:〒590-0958大阪府堺市堺区宿院町西2-1

交通:南海本線 堺駅 步行10分鐘

官網:https://www.sakai-rishonomori.com

千利休、與謝野晶子『さかい利晶の杜』紀念館

地址:〒590-0958 大阪府堺市堺区宿院町西2丁1−1

Tags: 文化旅行, 關西自由行, 文化旅遊, 日本史, 關西旅行, 日本歷史遊, 與謝野晶子, , 千利休, さかい利晶の杜, 南海電鐵, 茶聖

Related Posts

by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學士、日本語言及教育碩士。東京留學、旅居日本47道都府縣並多次深入採訪日本各地。興趣為和服、水引、日本明治大正文學、持唎酒師資格。著有日本文化書籍《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2017)、獨遊旅行指南《日本一人旅》(2019)及香港日本戰前交流歷史研究《爐峰櫻語:戰前日本名人香港訪行錄》(2022)、《爐峰櫻語:戰前日本人物香港生活談》(2023)。除本網站及FACEBOOK專頁「おしゃれキリ教室」,亦透過日本語雜誌「HONG KONG LEI」推廣香港文化散步。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