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先啟後的千年日本歷史物語、有「戰國繪卷」之稱的無形文化遺產—「相馬野馬追(そうまのまおい)」從今日令和5年7月29日到31日為止,共舉辦3天。
身著盔甲的騎馬武者在沿觀眾聲援下,沿著市內街道前進。
今年出戰的騎馬武者共有368騎,比往年多14騎;而且由相馬藩相馬氏第33代當家相馬和胤的孫子、15歲相馬言胤擔任總大將。
野馬追的第一天,親眼看到14歲的初中生、現任相馬氏當主之孫穿上傳統重甸甸的盔甲,成熟穩重的神情與行為舉止把我震懾了。我彷彿成為山岡莊八《德川家康》小說中的人物一部份,見證着吉法師、竹千代舉行元服禮後,穿上了沉重的鎧甲便代表擔起了保護家族的使命⋯⋯⋯
有關相馬家爺孫三代的介紹:
野馬追的第一天一大清早,我們一行4人(2香港2台灣)就坐計程車來到了相馬中村神社等待。
同行的是台灣「日本史專欄」的編輯陳家倫及其母、香港「亂遊日誌」歷史作家孫實秀。

這是同行的「日本史專欄」編者之一、「亂遊日誌」的孫實秀帶來的古董「相馬野馬追」明信片。




現場雖然群眾眾多但非常守規矩,場面莊嚴。


等著等著,微笑的騎馬武士陸續進場了。




相馬野馬追的第一天,分別在前相馬藩三個地方都有神事。我們來到其中之一的中村神社,因為這裡的出陣儀式由擔任全三軍指揮的總大將、也就是現年15歲相馬藩當主孫子相馬言胤主持。



話說現時全世界的焦點聚焦在福島核電廠何時牌坊處理過的污水,中國大陸年代香港政府亦驗證發出聲明,隨時禁止日本某些地域的海產入境。
從東日本大震災、也就是俗稱「311事件之後」,福島縣從農產輸出品大縣變成人人忌諱的名詞。事不關己的外國人以及其他日本地區的民眾,對於福島總是冷處理。本來是政府要興建的核電廠、天然的災害,但一旦發生意外,首當其衝的是居住在這篇土地的平民百姓。
在歸還困難區域中榜上有名的福島縣雙葉地區以及毗鄰的相馬地區,我雖然在一般旅遊人士眼中是鄉下地方更加是禁忌之地,這裏卻是遺留了千年歷史的日本古代名將、平將門的後人相馬氏的「領地」。
2023年,恰好是相馬氏重胤一代從千葉北部下總國搬到雙葉地區700周年。





那些以往在NHK大河劇老是常出現的螺號聲此起彼落、振奮人心,足以短暫忘記驕陽似火的滿身大汗以及隨時倒下的危機。

在烈日當空下無遮無掩跑到不同地方看祭典,即使有水有糧有帽有傘肩膀還是曬傷了。
但是看着身邊穿上十幾公斤鎧甲的武將們,我的辛苦還真的不算什麼。


據說相馬氏的遠祖平將門早在下總國之時以釋放野馬當敵兵進行軍事訓練,直至鎌倉幕府成立後軍事訓練被取締,但相馬野馬追以神事的名義進行;到了江戶時代,相馬忠胤的軍制改革加上相馬昌胤的祭典化,使相馬藩的傳統活動名震天下。
我跑入陣中,看來武士們也很疲累。
在眾武士中,我看到總大將、15歲相馬忠胤的尊容了。年幼的孩子忍耐著炎熱,旁邊的家臣們正幫忙整理盔甲。

戰後當然不容許軍事活動。相馬野馬追也就當成是競馬運動,一直流傳下來。
接着第二個活動是火速步行到車站,然後跑到鹿島的「JAふくしま未来」觀看總大將御迎。
這是由總大將直屬的宇多鄉勢和同隊前往雲雀原途中的北鄉勢舉行的活動。
中村神社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從神社出了。










除了騎馬武士外,中村神社的人員也出發了。

我們跟著隊伍,來到馬路了。
真正有馬走動的「馬路」,兩旁的人家大概擔心人和馬受不了炎熱,都把冰塊、水喉等等拿出來了。有些時候,看見騎馬武士走過還有小孩子送上冷飲。






前往下個會場是要坐JR的。我們在馬路上行動迅速,成功坐上半小時一班的火車。
終於有冷氣。
我在車內迅速啃了兩個鳳梨酥,補充血糖便攻下場。



終於,再在烈日下走路半小時,來到了鹿島ふくしま未来。
已經有騎馬武士來到了!


在云云眾生中,我看到很溫馨的一幕。
這是父子武士。




現場所見,女性武士英姿颯爽、巾幗不讓鬚眉。在云云武士中,我認識了穿盔甲的高三女生Maya。Maya從小學六年班便開始參加這場盛事,她的父親正男正是戰場上揮汗如雨的騎馬武士。Maya幼承庭訓,從小就跟父親在海邊騎馬,所以練得一身好武功。

看著Maya的遙望馬上父親的眼神,我在雄赳赳的氣氛中感受到溫暖的親子愛。


離開Maya,我繼續欣賞武士們的活動。

地上不時出現新鮮的馬糞、馬尿。
只不過大約十來分鐘,用不著等人打掃,馬尿便蒸發得無影無踪了。

經過多次變遷,相馬野馬追見證了一代傳一代的相馬氏和地元的歷史。無論是作為東北夏天的祭典還是戰國迷的朝聖活動,熱到中暑依然無悔這個旅程。
話説,由於碰到Maya,所以我稍為調查了女武士與野馬追的歷史。
在古代直至戰前,此活動一直由男性擔任。
女性參與相馬野馬追的禁令是在戰後1947年解除,但實際女性出戰的最初是1953年,直至現時仍有規定20歲以上的女性不能參加。雖然也有呼聲說可否放緩,但由於這不是單純巡遊而是相馬家當主參與的古式神事,至今仍未採納新意見。
作為「舊時代的產物」,相馬野馬追也經歷過滅亡危機:戊辰戰爭後,中村藩因廢藩置縣而消失,藩內的野馬更全部被獵殺。後來,原町相馬太田神社在1878年獲得內務省的許可,這個持續千年的祭典才復活。現時,祭祀的亮點—盔甲賽馬及神旗爭奪戰,也是戊辰戰爭後才新插的祭祀。
明天和後天也帶着行裝,繼續無悔中暑義無反顧地跟着野馬們跑吧!
延伸閱讀:
相馬野馬追 DAY 2
野馬追 DAY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