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聖長崎大名鼎鼎的軍艦島是我多年的心願。
「軍艦島」指的是長崎港西南面約18公里的端島。這是一個荒廢了50年的小小的海底炭礦島,因2015年跟「明治日本產業革命遺產製鐵製鋼造船石碳產業」聯同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一躍成為萬眾注目焦點。
疫前因天氣關係止步於港口,疫後遇上全球報復式旅遊,喜愛文化歷史、喜愛工業風、喜愛攝影喜愛藝術的人,通通都跑到軍艦島來了。由於忘記預先預約,幸運等到有人退票才成功擠上。


緊記:前往軍艦島,推薦先預約遊覽船導賞團!
今次我報的是「(有)高島海上交通」的「軍艦島上陸クルーズ」。此團大約需要4小時,分別是0840和1340集合。登記櫃位在碼頭附近,集合時間前40分鐘的0800及1300開始登記辦理手續以及簽上陸文件(宣誓不會亂跑以及破壞景物)。價格方面現場買票4000円、網上預約3600円。建議預先上網預約!一來便宜二來確保座位。

「軍艦島上陸クルーズ」的特徵是首先前往高島參觀石炭資料館,然後才前往軍艦島參觀。
從長崎元船棧橋出發到高島大約40分鐘。

高島炭坑又稱北溪井坑跡,這是1869年時日本首次用蒸氣機關開的坑。高島石炭資料館有軍艦島1/100的模型,還有兩層高的小型資料館簡介炭坑中工人的工作、煤炭的出口地(極少量會運往香港)、以及島上工人們自成一國的生活。




軍艦島上有個木造的小小神社,神輿已經搬到博物館了。另外還有當時工人的生活用品、工作使用的器械,都安放在高島的資料館裏面。

館外,岩崎彌太郎的銅像佇於高台遠目海洋。這使我想起了桂濱的坂本龍馬銅像:竹野內豐2008年大河劇《龍馬傳》是經典,岩崎彌太郎的名字也隨着坂本龍馬劇,為了高知縣的代名詞。
明治維新年間日本兩次對外戰爭凱旋而歸,船堅炮利都是得益於產業革命。當時重金支持炭坑發展的正是三菱財閥創業者、來自土佐藩——也就是今日的高知縣、跟坂本龍馬是同鄉的岩崎彌太郎。

講起土佐,「軍艦島」的名稱也是後來因為端島外型特徵跟戰前海軍戰艦「土佐號」甚為相似才採納的暱稱。創辦人岩崎彌太郎大概也不會想到自己家鄉跟端島會扯上關係吧!

根據計劃,離開高島大約20分鐘船程即抵軍艦島。
除了在海上遙遠觀賞之外,船票已包上陸許可的門票費用。

遊覽船緩緩接近軍艦島,我從舒適的船艙跑到樓梯上的觀望台。

端島這海面上的石屎森林就如同浮在海面上的百年古戰艦,不發一言卻氣勢磅礡地展露他見過的滄桑。人類會逐步忘記過去的日子,但遺跡卻記住了每一條活過的生命留下的雪泥鴻爪。
雖說晴空萬里,海中心的暗浪中老把小船拋得上下搖晃,甚為驚險。左手抓欄杆、右手抓相機再雙足紮馬,頗考驗平常下盤肌肉的鍛鍊。


遊覽船繞島一周後,停泊在軍艦島的碼頭。上陸一刻耳水還未平衡,上在天旋地轉間發現了貌似防空洞的隧道口拉上一屏鐵絲網,領隊解釋這是通往市中心的通道。
1810年左右,佐賀藩最初在長崎港西南軍艦島弓(正式名稱端島)發現煤礦;後來三菱的岩崎彌太郎買下小島開發海底煤礦,並多次填海造陸,使島嶼面積擴大約3倍。在現代人的眼中,端島這海面上的石屎森林就如同浮在海面上的航空母艦;但是岩崎彌太郎的年代又何來航空母艦!「軍艦島」的名稱是後來因為端島外型特徵跟戰前海軍戰艦土佐號甚為相似才採納的暱稱。

三菱公司為容納大量礦工及家屬,島上興建了日本第一座鋼筋混凝土公寓、並逐步配套了學校、醫院、商店、電影院、寺社等民間使用設施,
在海洋上自成一國。在軍艦島最繁盛時期的1960年,人口密度約為83,600人/km²,是當時東京特區的約9倍,擁有世界第一的人口密度!儘管島的面積約為0.063平方公里,但約有5,267人居住。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石屎森林」不再是貶義詞,水泥地、石屎牆、生銹鐵釘和脫皮金屬水管被冠上了優雅的名字:「工業風」。縱橫交錯的電線下懸浮著鎢絲燈泡,一抺柔和黃光映在冷冰的灰牆,現代人稱之為石屎森林的浪漫。
上岸前每人都會分到軍艦的地圖。根據地圖上的說明,現存閉島時最早的建築物是大正8年(1919年)的共同住宅。大部份建築物都是1930年代到1950年代的混凝土製建築,也有少量建築以木材建造,例如職員會所以及礦長宿舍。此外還有在船上可以看到、但是不能在陸地上走近的神社,也是昭和11年(1936年)的木造建築。
導賞團停留的位置有三個:「第一見學廣場」遙望海洋的碼頭、「第二見學廣場」羅馬圓形拱門紅磚倉庫、最深入的「第三見學廣場」游泳池旁邊的工場。

在見學通路上,能夠清楚看見鍛治工場和總合事務所被斬半的房間、停留半空的樓梯、龜裂地磚和斷邊鋼筋。這些老建築物經歷過日曬雨淋,赤裸裸又死氣沉沉地展現在每天準時到訪的世界各地遊客跟前。它們默默支撐幾代人生活工作,卻從沒如此被關注過。



1970年代,日本主要能源從煤炭轉向石油,煤礦產業衰退;軍艦島煤礦於1974年關閉後全體居民撤離,島嶼封閉後雖淪為「鬼城」;之後由於無法保證安全,一般人禁止進入島嶼。
雖然距離1974年才關閉軍艦島不過50周年,世界上已經沒有人經歷過軍艦島上的生活。軍艦島最後一位前島民是閉島50周年的2024年11月18日去世的加地英夫,享年92歲。
最後,除了喜愛藝術、攝影、建築、文化、歷史、還有一種人對軍艦島有強烈的執念,他們就是「捉鬼敢死隊」!軍艦島的廢墟化使它以心靈現象的景點而聞名。從2013年開始公開的島內街景中,就有不少人發現奇怪的東西;而島嶼獨特的廢墟景觀,亦吸引了多部影視作品以其為背景或靈感。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