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沖繩在二戰期間所受的苦難,除了看紀錄片以及讀書,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軍人視覺出發的《激動的昭和史 沖繩決戰》(1971);至於從平民方向出發,今井正以少女為主角描繪戰爭的的《姬百合之塔》(1953)就有點像《謝謝你在世界角落找到我》(2016),比起純粹的戰爭電影容易入口。
1953年的電影跟現在距離70多年,若果不是對黑白電影特別有熱情,恐怕難以下咽。這時候,令和世代耳熟能詳的日本影星高橋一生少年時代有份參與的新版本就很適合初心者。


《姬合百之塔》電影本由小說改編,講述太平洋戰爭後期沖繩淪陷,死守沖繩島的女學生們悲慘的戰士生活。不同年代不同導演都曾經以這些女學生為題材,電影以今井正1953年版本為首,還有1982年和1995年版本。
看完1953年版本後馬上跳到1995年是因為私心想看少年時代的高橋一生。最後電影看完了,卻無法在眾多學生中把他認出來,愧甚。
在眾多的老師中,女老師與女學生們的互動跟男老師與女學生們的互動截然不同。貫穿作品的靈魂人物——女老師宮城既溫柔又剛強,1953年版的津島惠子立下非常優秀的榜樣,但1995年的澤口靖子主演的宮城老師也絕對不會輸。


簡單比較1953年和1995年作品,有部份情節刪減了、也有部份情節新加入:如女學生因為生理問題不適受到女老師安慰的場景完全刪去、也沒有了學生為了拯救論文回到學校的一幕。取而代之的是兩位女學生因為過度受驚得了癲癇症,女老師一直悉心照料不離不棄。有些細微的部位亦得以保留,例如耳朵中生椎重卻沒有紗布可以更換、以及去西邊的井打水時不幸受到襲擊受傷的情節都保留下來了。

但若談及整體的氛圍,1953年的版本遠遠比1995年的悲壯!也許是1953年比較接近戰爭時期,對於投降依然有不甘心的抗拒,因此在電影中並沒有任何活人留下來;1995年版本講述女學生們決定要自盡之前,男老師一手搶了手榴彈,大頭脫掉軍服舉起雙手走出防空洞向美軍投降,女學生們緊隨其後,最後他們得到美軍的收留。至於我最關心的宮城老師,她並沒有被炮彈聲音震龍了耳朵,卻在防空洞裏跟最後一位演戲的女學生手拖手過世。

對於搬到真壁和國頭期間,被遺留在戰地醫院的傷兵們都喝下毒藥寧死不屈一幕, 1953年版本也是驚心動魄:全部人選擇從容赴死!換轉了1995年版本,由後藤久美子飾演的女學生渡久地泰子在戰地醫院的傷兵們自盡身亡後,拖着受傷的腿爬出醫院力求生存,最受被美軍發現送到戰地醫院,一直到日本投降、跟老師重逢後才因身體衰弱過世。

或者跳崖的情節太過驚心動魄,無論是塞班島還是沖繩戰役,昭和電影都保留跳崖自盡的場面,踏入平成年代不久的1995年版本《姬百合之塔》經驗沒有跳崖的情節。但是女學生們與另一位心智比較薄弱、萬念俱灰的老師一起圍圈圈自殺的場面,依然保留下來了。
對於時間差距40年同一個題材的內容變更,我認為是日本世代更替期間,對於沖繩戰役、俘虜投降、對美國態度等各方面的改變,促成了電影在選材時出現變化。作為活在現在時空的人類,我能夠理解1953年電影為何如此慘烈,但私心喜歡1995年版本的相對溫和的結局。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