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 2010 世上最美的城市布拉格
行程的第三個國家-捷克 以前我小時候曾經很無知, 覺得歐洲的巴黎一定是最美的, 而且去歐洲只要去英國法國便成. 可是歐洲一樣是很大的, 不同的地區看到的吃到的, 生活的文化的, 通通不一樣. 難怪歐洲也有分東南西北, 波羅的海地中海, 等等. 要充實一個人對美和歷史的眼界和欣賞, 非歐洲不可. 我認同文藝復興是一個很特別的時期. 它的影響直到今時今日. 大陸喜歡扮歐洲, 什麼華僑城之類. 但抄的, 一點也不似. 澳門的威尼斯人也不似威尼斯. 只不過是一個人工的小小遊樂園. 回到正題 在去首都布拉格前先去了一個很美的小鎮-古姆洛夫未到古姆洛夫先到捷克的油站休息,當發現物價遠低於頭兩站後大家都不斷購入食水和零食等東西e.g.其他三站,一枝1.5公升的水平均要1.1-2.x歐羅,捷克是1歐羅有找 行程四個國家當中,捷克既物價應該都係最平的無論係買日用品補給品還是紀念品,捷克都比其他三國平不過這些實惠價錢只適用於食品和飲品,奢侈品的價錢就和其他地方沒太大分別 古姆洛夫這個城鎮自十八世紀後都沒有大改變,歌德式,巴洛克式和文藝復興式建築也有古城廣場各大街小巷古典優雅,並已經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到古姆洛夫時雖然已經四時多,由於日落時間比較晚所以不怕入黑的問題,一般可以慢慢行 我們一路走, 一路上山. 大走廊. 在這裡可以看到山腳. 其實還可再上, 不過時間關係, 在這裡回頭 在到逹布拉格前,先到Budejovice的廣場走了一轉。下車後步行了一會就到,沿途給人的感覺的確很像一個小鎮。廣場很闊寬,陽光普照但不太猛烈,加上有些微風,說實的,感覺很自在和舒服魚眼下的廣場 由捷克首都布拉格到卡羅維溫泉區要接近三小時的車程,怪不得領隊會將捷克的行程調動。這天的天氣比較凍,平均氣溫只有十度至十四度左右,我們也低估了氣溫的變化而沒有拿厚外套跟身!! 坐了很久的車程,終於到了卡羅維,下車後再轉乘該區專用的接駁巴士到溫泉區,這裡不止有風,還有些雨水。不過在出了太陽後就回暖了不少,感覺舒服得多。http://en.wikipedia.org/wiki/Karlovy_Vary 卡羅維發利這個地方的特點是滿佈溫泉,大大小小的溫泉合共數百個,相傳這些泉水含有豐富礦物質,能醫百病,自古以來就有不少人冒名而來去飲溫泉水和做SPA。展館內有五個泉不停的流出泉水給遊人飲用,我們也和其他團友一樣買了溫泉杯來試飲溫泉水,我覺得像滲了雜質的水,我就覺得水的味道很腥,不想多飲。館內還有一個大噴泉不停的噴出熱騰騰的泉水,噴出來時水蒸氣直上館頂的玻璃天幕,噴泉邊就明顯積聚了不少礦物質,泉水的溫度據說有七十多度,給濺到的話相信都會熨傷。離開展館後就是自由活動時間,大家各自遊覽和找午飯吃,這亦是整個旅程中唯一要自己找東西吃的餐。 卡羅維的街道,實際上卡羅維市內到處都有不少巴洛克式的建築,人們亦十分之悠閒 我們在一家捷克菜的餐館吃飯. 這天我們在河邊看到美麗的Magic Hour 終於到了布拉格. 我的衣服已經換了. 為了留下美麗的相片給我回憶, 這天的是Classical Lolita的打扮. 布拉格城堡皇宮花園現在已經變成了捷克的總統官邸,總統府大門有衛兵站崗,不少遊人都會和衛兵合照. 經過總統府後,就轉到聖維特教堂參觀。這座教堂是捷克內最大最重要的天主教教堂,由公元925年開始修建,由最初的羅馬式圓型建築到11世紀中期改為羅曼式教堂,再由14世紀中修建成哥德式教堂,直至二十世紀初才修建完成。雖然經歷了許多歷史歲月,但依然保存得很好,偌大的建築在這裡十分出眾,教堂內裡既充滿神聖潔淨的氣氛。教堂的彩色玻璃窗是20世紀捷克著名藝術家阿爾豐斯·慕夏(Alphonse Maria Mucha)的作品,由外面看時覺得不太特別,轉到教堂內看就顯得十分瑰麗堂皇。教堂由外到內都表現出歷代設計師,工匠們所付出的心思和心血,可以說是精湛工藝的結晶。(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C%A3%E7%BB%B4%E7%89%B9%E4%B8%BB%E6%95%99%E5%BA%A7%E5%A0%82&variant=zh-hk) 大家不用懷疑. 真是只有十五度左右. 十五度也可以見肩的. 教堂附近的建築物 街上的小店鋪和冶鐵的技工 布拉格市內的街道,有部份是石塊鋪成的路,看上去很美觀但著高跟鞋走上去並不太舒服圖中紅色的列車就是布拉格的電車,雖然看上去有點老舊的感覺,和周遭的建築物和道路一起就顯得很協調 在城堡往下望 […]
匈牙利 2010 傳說中的美麗的布達佩斯
2008健年6月8日7時乘坐芬蘭航空的姆明客機經芬蘭的Helsinki轉機,是夜到達匈牙利首都Budapest。經過十多小時的機程後先住一宵,第二天九時半出發到市內重要名勝如聖史提芬大教堂、其後到安德拉西路,在車上看舊建築如國家歌劇院、李斯特博物館、英雄廣場。車子在漁夫堡停站,這裡是19世紀時漁夫們為了防禦工事所建的碉堡。由於位處高地,是拍Budapest全景的理想位置。 這是漁夫堡的局部。當地旅遊政府為了使漁夫堡保存得更佳正局部進行不同的維修工程。 從山上看到山腳種了很多樹,河的對岸是非常優美的舊城。這裡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即使是馬路也用小石子而不用瀝青。 漁夫堡婚紗留影, 這是我在香港帶過去的. 在草叢堆中換了衣服便走出來拍了!!沿途引來大批小朋友圍觀 之後還有個多小時才午餐,車子開到了舊日的皇宮、今日的博物館。上午十二時的陽光非常熾熱令人眼睛也無法張開。幸而隨著陽光所見的藍天也令人心景開朗。 走入舊城,到處是可愛的小屋和曲折的羊腸小徑。每一戶的小陽台皆種了美麗的小花或可吃的食物。 這是昔日皇宮。旅程第一站的糧水在這裡購買,一枝500ml可樂盛惠2.5歐羅(1歐羅=hkd12.5) =========================== 某天前往市郊的小村,一個以旅遊聞名的優美小村。在這裡人生第一次感受到洪水埋身的恐佈事件…. 下午我們隨車到了市郊的小村。這個小村風光如畫,沿途還有很多可愛的紀念品店。魚子醬和鵝肝的食品店、酒樽內有小酒樽的裝飾用酒也是特色手信之一。不過這裡最有名的是一種叫「不能打開的盒子」,盒子內有機關,鎖匙就收藏在盒子的某處,找到盒子後要把盒子來個全大檢查,即使找到鎖匙孔還要左砌右拼才能把盒子打開。打開後放入重要的東西如求婚指環,再把剛剛做的過程重做一次,便可把盒子還原並送給人。 費盡心神也無法打開。一般不熟悉方法的人平均要用半小時至兩小時才可以打開。千萬不要給我這種盒子,我會把它當成一舊木,永不發現鎖匙,也永不知道內有珍寶。它們的形狀大小各有不同. 我依然當它是一舊木. 其他當地的小東西 可愛的民族服飾娃娃 在這個小村裡我們發現了一種房子: 是不是很似奸笑的模樣呢?我覺得這個神情好像老天要對你咧嘴大笑似的。就在對這間奸笑屋進行紀念拍照後,晴朗的天空竟然突現出現了劃過晴天的大閃電。在高處的我們心知不妙,連忙離開了這個奸笑屋面對的高地回到美麗的小村。 小村留影: 由奸笑屋回到停車場大約有三十分鐘的腳程。停車場→空地→大街→上圖的十字路口→樓梯→高地(望見奸笑屋) 我們在大街的位置上拍攝,遠方傳來雷聲,但還是沒有雨點。 到了大街街頭和空地只欠一百米的距離,突然傳來滴滴答答的水滴聲。比香港的黃雨更可怕的大雨來到了!我們的小村位處低地,我們唯有躲入店舖避雨。雨一直下了約十多分鐘,我們在店子裡面看到路面己成小溪,單單十多分鐘水已經有20cm左右的深度。再過了十多分鐘,我們覺得不對勁了。試想想連香港的上環也可以水浸及腰,這郊區的小村的渠道恐怕更差吧!如果雨一直下,豈不是要游水回停車場? 大驚之下把相機和鏡頭都收好了,在LV最傳統的monogram speedy手袋和相機界名牌lowepro相機袋的保護下,我們的器材都得到非常周全的保護。衝出店子不到十秒我們雖然有雨傘也全身濕透,我們逆水而行,如同橫過溪澗。有些外國人乾脆把鞋子都脫掉了。水浸至膝下三四寸的感覺超級不好受,但想到如果不逃離可能要游水的危機,還是澗水而行回停車場了。當時水流有一點點急,雨大約是香港黑雨的程度。感覺如同在花灑下步入兒童泳池。 回到車子裡換過衣服,把紙巾塞滿了鞋裡吸水,已經沒有了半條人命。再看看攝影器材,咦?兩個袋的外面雖已盡濕,但裡面的東西完全乾透,如同大雨沒有發生過一樣。從這一天起我更加視這個手袋為我的旅行親密摯友,也見識了lowepre相機袋的功能的優秀。 離開小村時已經一身濕透,可是緊接下來的行程是遊船河。在車上衣服頭髮還是有一點濕,極不好受。離開小村回到Budapest後便立即在岸邊上船,慶幸六時左右的陽光很柔和,衣服慢慢乾了。雖然鞋子還是濕濕的。同行的團友中有一位和我同年的男孩,聞說他為了避開洪水跳上了咖啡店的桌子(他在讚嘆Nike波鞋的Air功能很優秀),還是難逃濕身的命運。 ===================== 由於節目調動關係, 在布達佩斯食完午飯尚未開車去上文那小村的時候旅行團到了聖史蒂芬大教堂一遊(bazilika budapest A.K.A. Szt. Stavan Bazilika)這個是外觀 感覺很金碧輝煌,細看也保養得很好 蠟燭和印了大教堂圖的蠟燭台 因為相機鏡頭不夠wide,菲林也沒有換高感度的,有人唯有出術放相機在地上讓它計時自拍減少震動影響出術時被拍下了! ================== 某天我們浩浩蕩蕩地坐上了遊船. 在船上嘗試了匈牙利的鵝肝. 沿著多瑙河的遊覽船在閃閃發亮的河面上行駛著,我慶幸我沒有揀錯旅遊的地方. 至於那鵝肝好不好吃, 當然是麻麻地了. 這是旅行團送的東西, 和著名食府的實在有分別. 要我賣廣告也讚不出口! 歐洲最美的河景. 也許會有人說是塞納河─流經巴黎市中心的法國第二大河. 深田恭子的寫真集裡就有一張深田身穿禮服佇立阿歷山大三世橋的相片. 其實布達佩斯的多瑙河也很漂亮. 如果有機會再和外子去旅行(他有時間假期再說吧), 我會帶晚裝去拍照! 婚紗都敢拍了, 還有什麼不敢的呢? 也許穿Lolita的歲月給我磨練了不少的勇氣! 這一天的特色晚餐是匈牙利舞會晚宴神。匈牙利舞會是指有表演民族歌舞的人在吃餐時表演,而不是我們去跳舞。餐上嘗試了匈牙利人含碳水化合物類似我們的米食的主菜,不太合胃口,但總算叫一試當地口味。 […]
土耳其杜拜 2009 歐亞交匯的神話
土耳其, 一個地理上位於歐洲和亞洲交匯的地點. 一個曾經非常強大, 但在19世紀後期光輝不再的文明古國. Ottomen Empire, 和滿族王朝大清一樣, 曾經經歷過非常顯赫的歲月. 前者後來被西方烈強嘲笑是Sickman of Europe, 和中國的”東亞病夫”有異曲同工之妙(!?) 土耳其最著名的城市是伊斯坦堡(Istanbu). 千多年前至今, 她依然是充滿傳奇和魅力的大都會. 既保留了眾多華麗的古建築, 卻又不失現代都市的設施. 當中最漂亮也最多人去參觀的是藍色的清真寺- 藍廟(Sultan Ahmed Mosque). 藍廟在回教世界非常著名, 原因是它擁有的宣禮塔數目. 不成文規定世界各地回教寺的宣禮塔數目都不可跟聖地麥加的一樣. 於是有一個傳說當擁有六支宣禮塔的藍廟建成後, 國王便派了建築師到麥加, 加建多一支宣禮塔, 成為七支. 當年的全家幅. 那時未懂用DSLR, 連大相機都沒看過, 相片都是DC仔級數, 也不懂採光構圖, 沒有什麼好相片. 第二個土耳其必到的地方叫奇石林(Cappadocia), 它已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在又尖又圓的巨石之中,原來有城堡, 民宅, 甚至深入地底的地洞. 從前基督徒為了逃避羅馬政府的迫害, 便躲進這些石林中內避難. 宗教戰爭向來死得人多, 事過境遷後奇石林的故事只是滄海一粟. 我個人認為要看它們最好是在白雪漫天的日子, 加添一份蒼涼; 可是八月的夏日何來白雪, 我們在凌晨三點鐘坐上了熱氣球, 從上空去觀賞這辛酸故事留下的遺物. 在網上看過白雪遍地的奇石林. 我到訪時是搭熱氣球的. 先看到民居, 後來慢慢飄入了奇石林群. 那時還很喜歡拍這種無聊相片. […]
俄羅斯 2009 極盡奢華東正教堂
到訪俄羅斯看歷代建築物, 除了昨天的宮殿還有教堂. 到過梵蒂岡或西藏的人都知道宗教對一個社會的影響可以有多大. 早陣子上映的電影天使與魔鬼(Angels & Demons)把梵蒂岡拍個夠看個夠, 我是為了梵蒂岡入場的. 2001年我曾到訪梵蒂岡, 當時我18歲左右, 在郵局買了梵蒂岡的郵票, 寄了一張postcard給自己喜歡的人, 但沒有寄給自己. 於是梵蒂岡給我留下的回憶便是這張postcard和當時的人. 話題扯遠了. 東正教和傳統基督教並一不樣, 詳情不多講了. 但俄羅斯最著名的聖巴素教堂(即九個洋蔥頭的五顏六色教堂)便是東正教教堂的代表作. 怎看都似積木, 好可愛!! 在我們的酒店步行五分鐘便可以來到這個地方. 紅牆(red square)和聖巴素大教堂. 為什麼要站在這樣近影呢? 因為太多人了, 要這樣拍才可看不到多餘的遊客入鏡! 俄羅斯另一個著名的教堂, 名叫”教世主大教堂(carhedral of christ redeemer)”, 在這裡可以遙望克里姆林宮. 由於那天穿的裙子太短了(不及膝)所以不准入教堂. 這個教堂和芬蘭首都Helsinki 的四方教堂外型有點似, 但這個大很多, 不知是否都是四方型地基? 早幾天貼過大塞車的場景, 其實是我們到一個叫莎哥斯基古城(zagorsk)的時候拍下的. 這個古城又名”金環古城, 於1345年興建, 是俄羅斯東正教的聖地. 這裡有一個藍色洋蔥頭教堂, 洋蔥上有金色的星星, 名叫”聖母升天教堂”. 導遊沒有提及但我留意到這教堂前種滿了代表聖母的玫瑰花. 很多信徒也拿著大大枝的玫瑰去祈禱 (少說都有50cm長的玫瑰!). 另外還有聖三一教堂和樞機教堂. 這裡現時還有很多修士, 依據不同的職位和階級穿著不同的黑袍. 以前途來說, 這裡的修士出路是全俄羅斯最光明的. 下圖的黑衣人不是回教教徒, 是修士啊. 他們相信鬍子代表智慧, […]
俄羅斯 2009 凱撒琳大帝夏宮「皇村」奢華宮殿
俄國和很多歐洲國家一樣都有美輪美奐的皇宮. 是次旅行亦參觀了數個重要的皇宮. 先不說皇宮, 來看看我們住的酒店也很漂亮! 豪華得有點眼花!! 住一晚是俄羅斯平均國民月薪. 當然香港的酒店也可以很貴. 這是我拍的片段, 中途有我的聲音出現。。。 在莫斯科的行程主要是參觀教堂, 俄羅斯以前以東正教為主, 洋蔥頭型的教堂都是東正教的. 不過偶爾我們都會發現尖頂的教堂. 下一篇再貼, 先看皇宮. 裡面不准拍攝的, 這是在外面拍過去的. 這個雕像是歐洲第一個動物以後腿站立但能維持平衡的傑作,支點在腳和尾部的蛇. 凱撒琳大帝是俄史上著名的女性君主, 她對藝術品很有感情, 在生時有次一次購入228件作品放入了一個稱為冬宮的地方. 這裡後來成為了放藝術品的專用皇宮, 現在是世界五大museum之一, 展品達288萬件. 如果每一件用10秒欣賞, 每天看八小時, 可以看三年! 這個皇宮以看藝術品為主, 但我對它的建築也很有興趣. 排隊入場半小時, 吹了半小時冷風. 新相識的朋友, 喜歡裝模作樣, 拍他們也很有趣, 為相片生色不少. 用一塊美玉雕成的玉盤. 不知道可以用來放什麼? 這是我舉起雙手由高處拍下的. 吃俄羅斯晚餐的地方和俄羅斯美女…這是俄羅斯嬸嬸!! 其中幾道菜. 老實說, 煮那麼熟的肉真是不好吃呀…. 接下來是遠一點的夏宮. 這裡也非常漂亮, 而且人湧湧, 最美的房間還不許拍照!!! 是一間四面八方都是以Amber(琥珀)貼牆砌花紋的房間呢! 又發現有趣的東西. 可愛的紅色古董電話(還在使用)和一個金色的M字…. 看! 這是我當天入皇宮穿的短褲…. 天花上的M字和屁股上的M字相映成趣!! XDDDD 還有一戰的軍艦…現在是海事學校. 大家最關心的俄羅斯美女, […]
DIOR的女性主義經典時裝展
近年香港興起了國際知名大牌子搞藝術展, 由去年的Chanel起, 經過Louis Vuitton, 到Dior…. 雖然有章指責這是藝術被商業化的不良情況, 但筆者個人卻持有另一個看法. 既然名牌的商家有錢, 有喜歡搞這些活動, 才不管是附庸風雅還是裝模作樣, 藝術家得到地方展出, 得到經費總是一件好事. 這是一個win win的局. 廣大市民冒名牌之名氣入場, 吸收了一些藝術氣息也是好事. 入場時首先看到的是用料上乖, 剪裁手工極佳的套裝. 穿著迷你版的衣飾的娃娃 女性內衣的發展史也可以在這裡略知一二 剪裁之好壞在識貨的人眼中一看即知. 例如在近門口的地方有一件裙子的絨布摺了風琴摺, 而且布上印了格子, 格仔和風琴摺也是完全對稱的. 即使在今天, 也不是一般山寨工廠可以做得到. 平常我們買的格仔衫, 如果要做到對稱的花和格仔, 是要特別在工廠下一點功夫的. 所用的布會多一點. 因此口名牌的格仔紋衣飾如果是對格的, 翻版會比較難模仿. 就好像是Chanel的2.55 格子包, 後面側面也做到對稱的格子的彷貨也賣得很貴, 因為成本相對上高. 這些是正式場合的晚禮服, 同樣是人手製作的珍貴藝術品. Dior為其中一位重要的客戶做的娃娃. Dior的舊款香水. 報告完畢, 詳情請看下: ========================= 香港文化博物館將由即日起至九月二十八日舉行「黃金時裳︰巴黎與倫敦1947至1957年」展覽,透過英國國立維多利亞阿伯特博物院借出的一百套華衣美服。展覽內容由舉世聞名的巴黎時裝設計大師Christian Dior於一九四七年推出著名的「新面貌」系列開始,到一九五七年Dior逝世為止。巴黎的設計師Cristbal Balenciaga、Pierre Balmain及Hubert de Givenchy,以及倫敦的設計師Hardy Amies、John Cavanagh及Norman Hartnell等,於此時期亦同樣蜚聲國際,舉足輕重。 Dior的訂製服裝設計室於一九四七年二月十二日開幕,哄動一時。其放浪系列反襯戰時的男性化時裝。他的設計特點在於豐盈的長裙上,凸顯斜肩、豐滿的胸部及小蠻腰,更立刻讓美國版《哈潑時尚》雜誌編輯卡美‧史勞賦予「新面貌」一名。倫敦訂製服裝設計師John Cavanagh形容其風格為「女性曲線的完美彰顯」。 (關注我的微博@wongkiri […]
東京自由行 Lolita手作天國日暮里纖維街
今次介紹的是手工藝王國日本 – 東京的購買DIY天國, 日暮里. 日暮里是很多香港人自由行時必經的車站, 連接著京成本線可以直接到成田空港. 一般人對這個車站沒有什麼認知, 大約就當成一個轉車站. 其實相比起池袋和新宿, 這裡的物價更為便宜. 雜誌Cawaii就曾經找來了模特兒井上奈保小姐到日暮里挖寶. 那些出口成衣店和小賣店, 要買全身的行頭才三四千日元, 真是可以和旺角花園街媲美. 不過日暮里最為人知的是它的”纖維街”. 和香港的深水步不同, 這是一條可愛清靜的小街, 兩面種埴了很多樹, 小店都是個體戶, 偶爾能在店子裡買到做拼布用的大小的布碎, 才一二百日元! 在香港崇光百貨和吉之島賣過百元一碼的日本進口布, 這裡一般是735~1050日元一米(留意日本以”M”為單位). 不敢上拍賣網買到假的日本布, 在深水步又不熟路的人絕對適合到這裡買東西. 街道大約就是這樣子的. 可是在另一面, 一個叫”鶯谷”的車站卻是完全不同. 那是一個LOVE HOTEL林立之地, 偷情首選. 順帶一提, 如果想試一試日本的時鐘酒店, 鶯谷也是必去的. 我曾經是纖維街的常客, 離開日本時還買了五公斤的布寄回香港. 由於是寄船運費不算貴, 就香港買兩碼日本布的價錢. 可是寄回來的卻是三十多米的各種不同布料. 在這裡最著名的店子叫TOMATO, 附有公式網頁: http://www.nippori-tomato.com/tomato/index.html 如果嫌日暮里遠, 不想特地抽一天去走動的話, 可以考慮到池袋的kinkado : http://www.rakuten.co.jp/kinkado/ 它在池袋站東口出, 往UNIQLO方向行, 途經書店. 這間kinkado除了布料, 還有黏土, 刺繡用品, deco用品, 珠仔, […]
唸唐詩要從蠻夷方言開始
從小時候開始便對唐詩很有興趣. 不是說笑, 連做夢都可以遇到書上的古人的程度. 高峰迷戀期是中學時期, 我唸著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心情馳騁於唐代的歲月河山. 人可以透過文字去和古人神交, 他們的智慧成為了我成長時的一塊重要的踏腳石. 想當年望見阿諛奉承上位者(老師)的鼠輩(學生),靠著關係好得以在學校拿到不少好處, 我便以李義山的名句: “本以高難飽 徒勞恨費聲” 去感懷身世, 是個小老人精!!! 記得小學生時代國文老師說: 要唸好唐詩的押韻, 一定要學好國語! 於是小小的心靈相信了老師的話, 並且長達十多年之久. 直至我在香港中文大學修讀了有關俳句唐詩平仄押韻等課程後才知道這是荒天下之大謬. 經過語言學家指出, 相信今日許多廣東話口語都是出於唐人或是宋人的口語. 換而言之今日的廣東話才是真真正正的”大唐餘風”, 我們這些講廣東話的人要是時空交錯, 理應真的可以”尚友千古”. 更重要是不止是意義相同, 就連音韻也相同. 許多耳熟能詳的唐詩, 以至古漢語的文體, 其實是以粵語音寫的. 既然端午快到了, 且看一看屈原的名作: 《山鬼》 “既含睇兮又宜笑 子慕予兮善窈窕” . 那個”睇”字真是”看”的意思, 記得港台的節目”今日睇真D”嗎? 知道什麼叫”睇女”嗎? 睇者看也. 不要那麼快就跳到男女私情的話, 就挑一些名作吧. 用個中學五年級課文的《古詩十九首》看看. “行行重行行, 與君生別離……棄損勿復道, 努力加餐飯!” 行了好久你還要我行, 重行重行, 不是廣東話是什麼. 講多無謂食飯實際! 快點努力加餐飯! 在廣東話飯不是一頓的, 是一餐的. 好了來到了戲肉了. 國語叫叫”今早”, 廣東叫”今朝”, 日語也是”今朝(け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