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遊無界【中國工藝與當代藝術】在描金工藝中發現大航海時代中歐交流

四百年前的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曾寫過:「誰識臥遊心,但向畫圖尋」。

假如「畫圖」是媒介,「臥遊」是方式,用現代的語言說就叫「座椅上的夢遊(Armchair Travel)」。

Armchair Travel takes people to faraway places without leaving home.

在眾多2024年法國5月活動中,我參觀了法國宮廷中中式描金的巴洛克、洛可可風格傢具和珍品。這些都是法國路易十四與清朝康熙皇帝惺惺相惜、隔空精神交友背景下的產物。

當循聲入夢、時光回溯,十七世紀的廣州十三行正與一萬公里外的法國巴黎,共同構築同著這金色的盛世之夢。

大航海時代中國與歐洲國家開始越洋經濟貿易,令「文化界線」不再受限於地理疆域。中西藝術傳統可以直接引用、重新詮釋、甚至以反思固有形式重新展現。

【遠東藝術對歐洲的衝擊:Japonisme And Chinoiserie】2023展覽「綺麗浮華:法式中國風」

華麗得讓人目瞪口呆的屏風不僅作為家具,更多是地位和權威的象徵。入場第一件展品屏風描繪了當時廣州最負盛名、被譽為「嶺南園林之冠」的海山仙館。

海山仙館聽着有點陌生,卻是幾百年前非常重要的庭園、建築。清朝道光十年,富商潘仕成在荔枝灣大興土木,把海山仙館建成嶺南第一名園,文人墨客穿梭其中。

海山仙館曾先後接待美國和法國的來華使節,到訪的外國使團成員留下的圖像和文字記錄,更使它成為西方人間的名勝。

為了能適應歐洲的宮廷習慣,送到法國的中國工藝品如桌子造成了法國流行的大圓桌、此外還有收藏小物品的抽屜、以及專門擺放針線刺繡用品的女紅櫃子,都是中法藝術結合的產物。

例如在華麗的洛可可傢具上,以中式描金手法在黑漆的平面上繪畫了遠東中國的風景、人物、花卉。各式各樣庭臺樓閣中,有廣州的中式名園、也有隋煬帝出巡。

是十七世紀晚期極為活躍的法國傳教士白晉(Joachim Bouvet),於1684年獲得路易十四頒發的「國王數學家」稱號,成為法國科學院院士。他隨後出使中國,並被康熙留在京城任職,為中法文化交流留下了諸多成果。

在宋皇臺站談【海上絲路與日本史】

例子有法國人Frangois Froger。1698年,22歳的Froger完成南美之行不久便開始中國之旅,後來出版了一本關於這次航行的遊記「A relation of a Voyage」。

例子有巴黎富商Jourdan de Groussey。在傳教士白晉的遊說下,他著手開拓中法的貿易航路,並從法國政府手中購得船隻。第一次航行就帶回了中國的漆器、瓷器等工藝品,引發熱銷。

在兩位在任前,中、法兩地鮮有交往。

但隨著17世紀國際貿易航路的開通、兩地往來開始逐漸活躍。借助傳教士的遊記描繪與工藝器物的互通,兩位君王得以接觸、學習到對方的文化,以臥遊之姿遙想萬里之外的彼之國度,更進一步地推動了中國風(Chinoiserie)席捲歐洲的風潮。

兩位君王雖一生未曾謀面,然而在性情、愛好以及人生閱歷上的一些共通,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二人互相欣賞,又互結為精神意義上的「好友」。

路易十四曾經給康熙皇帝寫過一封信,可是由於因為各種原因,這封信一直沒有送到康熙皇帝手上。幸好法國有留下手抄的副本,我們仍然能透過文字想像路易十四的熱情。

展覽除了展出幾個世紀前的產物,還有近代藝術家的作品。

例如在加拿大成長的藝術家DOMINIQUE FUNG本來就有香港與上海的淵源,但由於長期在外地生活,在他想像的中式器物裏,就有種不中不西的衝擊感—或者在西方人眼中這些花瓶沒有什麼特別,但在耳濡目染中式陶瓷的中國人眼中,就顯得不倫不類。

又例如孫一鈿的KENDY。藝術家成長在製造的各種劣質玩具的地方,他把奶嘴糖與芭比男友肯特結合,造成了這個巨型的肯特奶嘴糖,還起了個諧音的名字「Kendy」去結合Candy。

季鑫的「金星的運行」以四位女性代表金星,展現出不同情緒下的女性,似乎就讓人想起以金星火星去比喻男女思考與情感的表達手法。

展品中還有兩項跟近年生活息息相關的展品:

禤善勤繪畫了山竹襲港之後滿目瘡痍的街道,突顯出香港的特色渠蓋與電燈柱;此外還有一藝術家(名字忘記了)專門前往武漢聽取他人意見事以完畢輕輕掃在白紙上展現自己情緒的記錄—音樂家蕭邦的音樂也常常不描述「情景」、卻把「情緒」寫入了作品。這一點是有點相近的。

展覽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個相當講歷史的部份:廣州飲食歷史。這邊有高級粵菜、還有民國初年的餐牌、食譜。

這是一個「豬頭骨」很多的法國五月展,但主菜依然是黑漆描金的家具器物。這一點是毫無質疑的。

Tags: 法國五月, 描金工藝, 大航海, 中國工藝, 中國當代藝術, K11

Related Posts

by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學士、日本語言及教育碩士。東京留學、旅居日本47道都府縣並多次深入採訪日本各地。興趣為和服、水引、日本明治大正文學、持唎酒師資格。著有日本文化書籍《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2017)、獨遊旅行指南《日本一人旅》(2019)及香港日本戰前交流歷史研究《爐峰櫻語:戰前日本名人香港訪行錄》(2022)、《爐峰櫻語:戰前日本人物香港生活談》(2023)。除本網站及FACEBOOK專頁「おしゃれキリ教室」,亦透過日本語雜誌「HONG KONG LEI」推廣香港文化散步。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