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積雪盈尺時參觀了青森八甲田丸,盛夏隨即跑到函館摩周丸,繼續懷緬津輕海峽的百年交通物語。
函館最後一天行程就在函館駅旁邊,分別是擔當連結本州與北海道的橋樑超過一個世紀歷史的青函連絡船旗下的客船「摩周丸」、還有觀光客必到的函館朝市。



對於經歷過青函連絡船時代的上一代日本人來說,分別雄踞津輕海峽兩邊的「摩周丸」與青森駅邊「八甲田丸」正是日本戰後復興和經濟成長歷程代表。


一言以蔽之:「摩周丸」PK「八甲田丸」二選一?
我個人舉腳投八甲田丸!八甲田丸優勝之處,首先在於在展品數量遠遠超前摩周丸,其次為展示廳主題插入了當地發展歷史的1:1青森縣民蠟像時光隧道。
八甲田丸【青函連絡船紀念船】青森駅周邊景點 青森縣觀光物產館(A-FACTORY)睡魔之家(ねぶたの家)


此外,摩周丸船身外並未有鐵道路軌接連的展示,要了解火車車卡如何上船只能憑空想像。最後,八甲田丸其中一層簡直是火車博物館,國鐵時代跟青函連絡船有關的車輛包括郵政車和工程車都可以360度參觀。


個人感覺:八甲田丸可以慢慢逛半天,摩周丸90分鐘可以離開。
那函館摩周丸值得入場參觀嗎?值得的。
① 摩周丸對1954年的洞爺丸颱風天災做的文化傳承以及反思項目比八甲田丸要詳細。
洞爺丸台風【日本史上最慘烈海難】日本國鐵四大災難 青函連絡船5艘連續沉沒 昭和天災
摩周丸把舊報紙都整理好了,對於希望了解這個國鐵恥辱事件的參觀者來說,摩周丸提供做資料研究的養分。


② 摩周丸提供真正「古着制服」 免費試穿。
在放置舊報紙提供參考的公共休息空間擺放了幾件寫上了職員名稱的制服外套,此外還有明治年代船長的羊毛大衣複製品。撫摸實物後把幾公斤重量穿上身,感受百多年前抵擋北國嚴寒的秘密——現代又輕又薄的羽絨多美好!



③ 摩周丸還有極之值得參考的「訊號旗」詳盡教學。
熟悉日本海戰歷史、東鄉平八郎的大家都知道「Z旗」的故事,但原來訊號旗可是由A-Z各有表達的意思!摩周丸最經常使用的是「B旗」。


「摩周丸」竟然鬧了個雙胞胎?
20世紀期間青函連絡船有2艘以摩周丸命名客船:初代摩周丸在戰後不久的1948年就航了。
當時正是戰後百廢俱興之際,日本為了迅速恢復在戰爭末期空襲中全滅的青函聯絡船,決定建造「洞爺丸型」豪華客船。摩周丸是洞爺丸型第三艘船,3782噸位旅客人數899人再加上搭載車輛18輛,相當有代表性。

同型的洞爺丸在1954年9月在颱風15號吹襲下連同4艘青函連絡船沉沒,摩周丸因檢查停泊在神奈川県浦賀船塢未有遇上颱風。其後初代摩周丸一直航海至1964年10月26日,名字亦由第二代摩周丸繼承。
第2代摩周丸於1965年建造, 6月30日首航正式出發前往青森。它是當時新型高速自動化客船,但船內裝置比洞爺丸型的豪華裝嵌要簡單。即使如此,第2代摩周丸也有優勢:普通船艙也有冷暖裝置,舒適度提高。

是時候新舊對照,摩周丸光榮退役——
由於1954年15號颱風造成的青函連絡船災難成為最強催化劑,經過30幾年的時光青函隧道終於開通。在昭和63年(1988年)3月13日,青函連絡船完成了超過一個世紀的交通使命。


來到尾航當日,摩周丸是青函連絡船第5班航班:下午3點從青森出港、6點50分抵達函館。
第2代摩周丸在22年9個月的開通期間航行高達35593次,其總距離約400萬公里,足以繞地球100圈。
在紀念青函連絡船的同時,青函隧道開通紀念博覽會亦如火如荼地舉辦了足足三個月。青函連絡船當時還不知道自己即將跟昭和時代一同走到終結,青函隧道也不知道自己即將迎來新的平成時代。


從青函連絡船停航起,摩周丸便停泊在函館港成為展示歷史的船的博物館;同樣在青森港口,八甲田丸亦成為船隻博物館。
——這就是為什麼有蒐集癖好的人一定要把兩個船都去完的前因後果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