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開始看昭和電影已經一眼愛上原節子,連《愉快星期天》、《安田家舞踏會》都沒放過,偏偏就是欠缺了她年輕時的「國策片(政治宣傳片)」《夏威夷馬來沖海戰》(按此線上看)。
1942年聖誕節前,為紀念珍珠港成功突襲1週年上映的《夏威夷馬來沖海戰》是日本電影史上首部特攝片,導演山本嘉次郎更是黑澤明的老師。電影後台由日本帝國海軍省和戰時的大本營撐腰,無論是小至海軍帽子至學校的訓練、還是航空母艦赤城的局部細節通通都以1941年的原貌紀錄在電影之中。
電影中的珍珠港偷襲事件:以《珍珠港》《夏威夷馬來沖海戰》《虎虎虎》為比較



《海軍特別少年兵》孩子兵在塞班島全員玉碎的故事 昭和的白虎隊 太平洋戰爭 塞班島戰役 萬歲衝鋒 今井正
雖然這是官方宣傳電影,有海軍省和大本營落重本支持,戰爭場面氣勢恢宏,其主題卻是天真少年長為成熟軍人的脫變:跟母親姐妹同住的少年友田義一走上戰死父親之路立志成為空軍,電影描繪的就是少年從昭和31年起在軍校訓練和學習間成長,「大和魂」和「七生報國」的精神才是重點。
電影還刻意回答了所有躍躍欲試從軍的人有機會問的問題,後世之人不難直接代入角色。


後來過了30年,今井正1972年拍攝的《海軍特別少年兵》也用類似的手法。重點並非集中講戰事,而是以云云眾生裡平凡的主角如何從小男孩長成愛國自強的軍人,以「孩童成長脫變」包裝從軍之道。
有日暑假回家的友田遇上鄰家軍人大哥哥,友田為朋友人隼人在軍訓間意外身亡內疚。


大哥哥立即教訓友田在戰場上如何面對同伴的死,引以自己前往拜見東鄉平八郎遺髮勉勵友田。導演刻意把日露戰爭的木刻藝術品近距離拍攝,也在東鄉遺像及遺髮出現時停頓畫面,營造氣氛。




回到《夏威夷馬來沖海戰》。

我們的女主角原節子擔當友田的姐姐角色,負責講「媽媽已經當家中沒有這兒子」和解答妹妹「你以為軍校是學校都放長假嗎?」。
她還有在想家的友田夢中出現過,頭上綁住白色的蝴蝶結,說是「弟弟有需要就拿來縛傷口」。雖然戲份少,但有補充日本當年軍人私人生活的作用。

到了突襲珍珠港前一夜,電影花了好多時間在早一晚的心理和身體準備、艦上神社參拜、向神明敬酒的儀式;出發前,軍官在航母上唸了好一大段的勉勵說話,又嚴肅地播了好一大段海軍軍歌。細節一絲不苟研究價值高不在話下,單純在電影欣賞角度,飛行員的勇敢、堅毅、果斷使人血脈沸騰!

隨著友田等一飛沖天,鏡頭從赤城轉到雲海之內,我們也從「成長日記」走入「特攝世界」!
當赤城的軍官在擔心雲霧影響視線,「感謝天皇的保佑」,前線空軍們發現雲層中透出亮光的位置正是珍珠港。港口停泊了以亞利桑拿號為首的美軍戰艦若干,就是沒有他們念念不忘要摧殘的美國太平洋艦隊航空母艦。

隨著日本空軍投下燃燒彈,珍珠港炎上了!沒有準備好的美軍極為狼狽,可憐的亞利桑號拖著四位數的人命沈没入水,就此報廢。

這些高空俯瞰整個珍珠港的片段,通通是特攝拍下的。



不得不講!導演還在電影中加入了「帶有日本特色的抗美神劇」的幻想:炸油庫。日本在「珍珠港類別」電影中,不少作戰細節皆有美化的部份,其中「炸油庫」就如「我阿爺8歲被日本人殺死」經典。
儘管如此,《夏威夷馬來沖海戰》在特攝功力出色,縱「造假」仍瑕不掩瑜。電影上映時還受到美國關注,把特攝片段當成未被公開的珍貴紀錄片!
電影以珍珠港偷襲大敗美軍太平洋艦隊為終曲,飛行員們英姿颯爽,澄明的眼神閃爍着光芒。畫面上突然打出了向此陣陣亡的英靈致敬的文字,又讓人肅然起敬。據說當年電影上映時,戲院內歡聲雷動。
咳咳,掌聲鼓勵完了嗎?讓我來說句掃興的話:上映時已是1942年12月8日,美國人早就以中途島戰役為珍珠港報仇。電影中的赤城已經葬身深海,同日還有加賀、蒼龍、飛龍三艘航母陪葬。到底看電影是為了「攞景贈興」、「懷緬過去」,還是故意讓國人繼續做春秋大夢,踴躍參軍?


電影上映後兩年多,太平洋戰爭到了後期平民都要上戰場(男人15-60歲、女人17-45歲)。大家若看完《夏威夷馬來沖海戰》,能想像自己義憤填膺,報名參軍麼?
話題回到原節子離世的2015年,日本和香港都有電影觀賞會。席間有人問:「為什麼原節子拍過推廣二戰的片子,卻沒有星途受影響?」
或者觀眾們根本不在意吧?況且演戲這回事,跟演員本人性格和立場本來就可以毫無關係。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