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條英機墓談昭和戰爭電影《激動的昭和史 軍閥》 與《大日本帝國》中的東條英機形象塑造

隨着時間逝去踏入終戰80年,對二戰保留真實記憶的人已經不多。但是每隔一段時間二戰的題材都會重拍,例如《山本五十六》和《日本最長的一天》都有昭和以及平成的版本。

日本海大海戦 海ゆかば【東映戰爭三部曲】輝煌亮麗的三笠戰艦與日俄戰爭的另一角度

剛剛誕生的日本首任女性國家總理大臣高市早苗是第104任,而我們的電影主角東條英機則是第40任。

東條英機是將日本推向全面戰爭的關鍵人物。他在戰後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為甲級戰犯並處以絞刑,現供奉於靖國神社。而這位剛剛上任的日本新任總理大臣高市早苗,並沒有在早幾天的靖國神社例行大祭間前往參拜。

靖國神社遊就館【日本軍事戰爭博物館】武士道軍國主義 大東亞戰爭

電影名《大日本帝國》其實是日本在1889年至1947年間的正式國號,始於《大日本帝國憲法》的頒布,於二戰後廢止。 日本日本實行以天皇為國家元首之君主立憲制,推行明治維新、積極對外擴張,並發動中日戰爭與太平洋戰爭。

 《大日本帝國》電影分為兩部:「通往新加坡之路」和「愛能跨越波濤」,演員包括丹波哲郎、若山富三郎和三浦友和等。

電影分開幾條主線,跟之後的《日本海大海戰 海ゆかば》一樣,以參與戰爭的無名國民為主角。丹波哲郎的東條英機最後踏上了絞刑刑台。

首先有步兵第42年隊東北的小田島江一少尉、接着有京都大學的基督教學生江上孝以及他患上肺病的戀人京子、此外還有理髮師小林幸吉和青梅竹馬美代。這麼一來,軍人、學生以及平民三者都兼備了。

電影中,東條英機最初回應天皇委託撤回主戰論,但讀到Hull note(赫爾備忘錄)後,內閣全體一致表決決定開戰,天皇也在御前會議上毫不猶豫地同意。海軍其後敢於發動珍珠港攻擊,東條後悔沒有遵循天皇的意願在家苦惱。

中途島戰役後東條向當時對立的石原莞爾尋求建議,但未有達成共識。東條對石原說:「請不要忘記我是總理大臣。對我的叛逆就是對上級的叛逆」——在這裏補充一下,日本戰敗後,石原因反東條立場以及抱恙在身,最終未有成為戰犯。

至於電影裏另外三位普通國民,分別經歷了馬來西亞、新加坡還有塞班島的戰爭,僥倖保存性命(因為他們有主角光環)。電影裏最觸目驚心的一幕是小田島跟幸吉在塞班島上親身經歷海軍陸軍最高指揮官的自裁、餘下的日本士兵與市民如同幽靈軍隊,在深夜邊唱着「海ゆかば」邊走向敵陣,在美軍炮火中相繼倒下;其餘市民則輪流在自殺崖了結生命。我已經不太記得電影裏有沒有海軍軍方的南雲忠一自決鏡頭,但歷史上記載他也是在塞班島自盡的。

電影到這裏回到東條英機辭職的鏡頭,以及幸吉老婆美代感到絕望,企圖跳水自殺最後頑強生存下來。

另一邊廂,擔當神風特別攻擊隊的江上在菲律賓遇見跟戀人京子外表一模一樣的當地少女瑪利亞,兩人建立了些許特殊的感情。然而最後為了不透露自己部隊身處的位置,江上殘忍地殺害了瑪利亞。

我個人認為「瑪利亞」在電影裏有特殊的作用:她是傳統教徒的名字,在菲律賓相當常見。她代表的除了是菲律賓人之外,還有虔誠的基督教教徒大學生江上心底最後的人性。電影終結時他在戰爭罪行審判時拒絕了京子所屬的YMCA幫助,高呼「天王陛下,海軍中尉江上孝先走一步,天王陛下萬歲」——!戰爭毁滅了善良的教徒與知識分子,成為殺人如麻沒有回頭路的戰犯。

鏡頭又來到東條英機府上。

在廣島及長崎兩顆原子彈之後,GHQ的憲兵們以戰爭罪犯之名展開逮捕。東條英機以手槍自殺,但美國無論如何都想把重傷的東條作為戰犯進行審判,以最好的醫療救活了他。

關於天皇的戰爭責任,東條英機在東京審判法庭上主張「所有的戰爭責任都在於自己,不應追究陛下和其他人的責任」、又表示「戰爭是雙向,同盟國也要站在法庭上才能查明真相」。聽到絞刑的判決後,他向前來探望的妻子說:「與佛祖的偉大相比,這個世界的帝王真渺小」,一邊唸佛一邊走上了死刑臺的樓梯。

也許是吸收了12年前1970年《激動的昭和史 軍閥》的經驗,上述的《大日本帝國》每位主角包括東條英機都有深入細緻的角度,是值得花時間觀賞的作品。

相比之下,明明《軍閥》開宗明義以東條英機為主角,雖然同樣描寫了昭和時代軍部之間的對立以及日本走向戰爭的過程,卻沒有1982年的《大日本帝國》對東條英機的性格行事、內心掙扎的細緻描寫。

兩齣電影在演員陣容上不分高下,擔當重要人物的演員同樣星光熠熠:飾演山本五十六的演員是黑澤明電影御用男主角三船敏郎、飾演東條英機的是小林桂樹,他在『激動的昭和史』另一齣電影《決戰沖繩》中也是男主角。

電影焦點主要集中在開戰前夕至塞班島戰役期間的東條英機,以1936年二二六事件日本當時政壇叱咤風雲人物的慘死為開端,甚有「開門見山的」效果。比起12年後的《大日本帝國》,《軍閥》最值得觀看的部份是透過穿插真󠄉實歷史紀錄片的方式,如實呈現日本捲入戰火的過程。

前述《大日本帝國》是舛田利雄与笠原和夫繼《二百三高地》的再度合作,亦屬同一個系列。

東映昭和名作《二百三高地》日俄戰爭 旅順攻略戰 乃木希典到底是「軍神」遇是「愚將」?

在我寫《二百三高地》電影評語時,乃木希典被網友狠狠批評為「推部下去死的愚將」。雖然乃木希典指揮的旅順和山東戰役死去的人數不可能跟東條英機帶領的世界大戰級大量死亡相比,然而東條英機活在人民普遍支持擴張的軍國主義年代,日本的失敗在部份後人眼中乃國民「共孽」多於「個人責任」,東條英機在戰爭責任方面,到現在依然有爭議,我個人認為除了在中國地區之外,他贏得的同情隨時比乃木希典更高。

這是10年前我在東京某次旅遊的事情了。

生平首次跑墓地的歷史旅遊是2016年初秋,地點是池袋的雑司ヶ谷霊園。夏目漱石、竹久夢二、小泉八雲等名人都長眠此地。

四處閑逛時一個熟悉的名字竟映入眼簾:「東條英機」。這四字代表的正正就是「軍國主義」,不單止中國人憎恨,在日本也是人人喊打。

靖國神社遊就館【日本軍事戰爭博物館】武士道軍國主義 大東亞戰爭

東條英機的後人東條英利曾經在香港工作,並曾向朋友坦言自己的身份,得到安慰與鼓勵。

東條英利後來致力於推動和平的工作,東條家族的罪孽,要用幾代人的氣力去償還。

Tags: 日本電影, 第二次世界大戰, 大東亞共榮圈, 第二次世界大戰 日本, 大東亞戰爭, 激動的昭和史 沖繩決戰, 沖繩決戰, 沖繩戰役, 二戰電影

Related Posts

by
香港80後歷史作家、專研香港日本戰前民間交流史。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學士、日本語言及教育碩士。曾於東京留學、長年於日本47道都府縣深度旅遊。對日本明治大正時代文學、和服著付、平成潮流文化有深入認識,並持日本唎酒師資格及香港旅遊領隊資格。 著有《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2017)、《日本一人旅》(2019)、《爐峰櫻語:戰前日本名人香港訪行錄》(2022)、《爐峰櫻語:戰前日本人物香港生活談》(2023)、《悠遊日本》(2024)、《在水一方:在日本尋找中國歷史》(2025)。 除本網站及FACEBOOK專頁「おしゃれキリ教室」,亦透過日本語雜誌「HONG KONG LEI」推廣香港文化散步。
Previou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