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歷史博物館展覽:《海上雄獅—羅馬海軍與龐貝古城》感想與後記

望穿秋水從年初預告等到盛夏足足大半年,我終於等到香港歷史博物館也能看到來自意大利古代羅馬的展覽活動了!
活火熔城史上真人版—Pompeii(龐貝),位於意大利Naples(拿波里)附近不遠處,向來不算旅遊景點。除了因為2000年前一場浩劫令龐貝這個古城一夜崩毀外,這個城市亦以「五花八門色情行業」與「帶翅膀的陽具」在歷史上頗有人氣。
IMG_7087
當然,我不指望在香港的博物館會看到羅馬、龐貝與「性」有關的歷史(想了解的話本網拙文曾經推介過一些紀錄片);相比起如同小菜一碟的「性的歷史」,正史裡的「羅馬海軍」聲勢浩大:馬其頓的凱撒大帝、埃及妖后與安東尼、迦太基等等與羅馬海軍交織成不朽的傳奇故事。
展覽館入口處有和漁護署旗下的香港世界地質公園火山探知館合作設計的火山爆發活動簡介與火成岩結構教學,其認真程度可與早兩三年開幕、位於西貢的火山探知館媲美。
IMG_7088
IMG_7091
小小的仿羅馬圓柱形狀的椅子吸引了小學生們圍觀,入口另一邊是龐貝古城人民生活介紹的怖景版,羅馬除了浴場還有廚房、焗爐都是非常著名的展品。特別是那個如同未切圓形蛋糕的食物,很多兒童歷史書都有介紹過了,這也是我幾年前看到龐貝的餅店遺址時忘我地回憶起兒時讀史回憶的原因。
IMG_7094
2011年夏天我曾經遠征拿波里,花了一整天在龐貝古城。八月的意大利驕陽似火,我撐著陽傘滴著汗水穿插於古城留下來的市集頹垣斷壁,地上的羅馬式水道縱橫交錯,「這是一個繁榮昌盛的古城」是毫無疑問;更使眾人目瞪口呆是住宅地上鋪著的馬賽克鑲嵌見證了幾千年風霜還在自傲地訴說著昔日主人家的富裕,圓頂的浴場、雲石的寢台仿佛依稀還留著客人與妓者們的餘溫餘香⋯⋯
進入展覽館,首先會看到香港歷史博物館向來最愛的180度圓環形的電影介紹,為來賓盡地主之誼把龐貝悲劇娓娓道來;再走前一點便如我所料,是羅馬帝國時代的船的複製品,配合螢光幕指示羅馬在一次又一次戰爭裡如何成為史上顯赫一時的帝國。
龐貝作為一個沿海城市,因為貿易而留下大量的陶瓷瓶瓶罐罐。這些古董數量極多、形狀大小不一,在龐貝看時都是在遺址考古人員工作的地方堆成一角;反而在香港可以近距離慢慢看。燭台的數量和種類也是有驚喜的,「生活」在「歷史」裡比「政治」和「戰爭」往往更為親切。
IMG_7090
博物館細心地準備了有關「水底考古」的影片,這個目前還只有60年歷史的學科—或者叫技術對一般人而言尚算陌生,因此我也花了不少時間駐足觀賞。
館內的佈置盡量配合羅馬的設計理念。坐在軟軟的絲絨和羅馬式柱子下看地上的螢光幕播影片,讓腿部休息一下吧。可惜當日就見到有些來賓不小心踏到了螢光幕,還是架個小圍欄比較好吧!
抬頭望見「羅馬人吃什麼?」的文字,當正史外這些生活史也開始受到博物館的注意,相比殺戮和佔領更能引起小孩子興趣啊。另一個玻璃箱放著黃金的珠寶和美杜莎,也很喜歡。
避過了喧嘩的學生團,我在迷你影院等看3D立體電影。整個展覽最沒趣的大約就是這3D電影,這是一個顯示在同一地點不同時間下的災難變化的電影,全片沒有其他文字內容。事後細想大概因為我早已經對龐貝非常熟悉、在電影或紀錄片以至現場都去過早就沒有新鮮感了。
IMG_7089
遠眺當年滅亡龐貝古城的火山,除了是歷史課也是地理課。離場出口發現了繼埃及木乃伊後最驚世的「歷史上的屍體」—龐貝災民瀕死掙扎的倒模石膏模型。它們平躺在堆滿灰白石子的展覽空間內,身體扭曲舞動著手,在那個鬼哭神號的地獄之火裡無語問著蒼天:龐貝到底犯了什麼罪要滅亡?
離開展覽廳,在出口遇到做問卷調查的年輕人。交流過對展覽的意見後驚訝發現這年輕人原來是中文大學歷史系的研究生!在美國唸畢歷史學士後來到香港,笑說香港唸歷史出路少。我莞爾:反正讀歷史學到的東西,老早就知道自娛好、搵食艱難!
走一趟歷史博物館,看看世界另一端與古羅馬人神交,不好嗎?
IMG_7099

Related Posts

by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學士、日本語言及教育碩士。東京留學、旅居日本47道都府縣並多次深入採訪日本各地。興趣為和服、水引、日本明治大正文學、持唎酒師資格。著有日本文化書籍《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2017)、獨遊旅行指南《日本一人旅》(2019)及香港日本戰前交流歷史研究《爐峰櫻語:戰前日本名人香港訪行錄》(2022)、《爐峰櫻語:戰前日本人物香港生活談》(2023)。除本網站及FACEBOOK專頁「おしゃれキリ教室」,亦透過日本語雜誌「HONG KONG LEI」推廣香港文化散步。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