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在離別之時】香港歷史博物館第7展區:日佔時期展品、圖文詳細保存篇

2020年的秋天香港歷史博物館便會暫停開放進行大型的改裝活動。

本網作為日本與香港文化、旅遊、語言學習等等的多方位資訊分享,並沒有忘記過三年零八個月的一段歷史,也不會美化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軍國主義在香港犯下的戰爭罪行。

在歷史博物館關閉之前,我用圖片記錄了第7展區——日本佔領時期下的香港的各項展品及圖文介紹,供各位以後參考使用。

博物館未有列明原作者,這其實是畫家山口蓬春作品

展區裏面的文字展板本人盡量打出來提供各位參考,在欣賞以及讚美日本各項優秀的文化之前,歷史的教訓亦是我們需要緊記在心。

去片!

侵佔香港

自十九世紀末,日本軍國主義不斷滋長,製造緊張氣氛。為了實現征服中國的野心,日本遂於1931年首先侵吞中國東北三省,繼而於1937年全面發動侵華戰爭,先後攻陷北京、上海和南京,並於南京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殺死我國同胞約30萬人。1938年,廣州失陷,香港隨即處於日軍的武裝威脅下。鑒於當時香港的防衛力量只有四營步兵、若干支援炮兵及香港義勇軍,兩營共有二千人的加拿大兵於1941年末到香港增援。

日軍攻擊香港

繼偷襲珍珠港後,日軍飛機於1941年12月8日上午突襲啟德機場,駐守香港的英國皇家空軍猝不及防,慘被擊潰。在取得制空權後,日軍橫渡深圳河,長驅直入新界,抵達城門碉堡。經過一輪激戰後,城門碉堡的陣地失手,醉酒灣防線亦告全線崩潰。在日軍的進迫下,當時駐港英軍師令莫德庇少將下令守軍經九龍推至香港島。往後幾天,日軍曾兩次派兵到香港島招降,但均被港督楊慕琦斷然拒絕。

香港淪陷

日軍於12月18日晚上從北角、鰂魚涌及筲箕灣三處登陸香港島,繼而迅速佔據了柏架山及畢拿山,並向渣甸山和黃泥涌峽推進。在短短數日間,聶歌信山及金馬倫山相繼落入日軍手中。香港守軍雖曾發動多次反擊,但均未能成功。 莫德庇少將有見及此,即會見港督,表示已經無法力挽狂瀾。1941年聖誕節下午,港督楊慕琦接受了莫德庇少將的建議向日軍投降,戰鬥至此結束。

東亞學院

日本政府於1943年4月1日創辦東亞學院,作為淪陷時期的高等學府。東亞學院開辦初期學生人數頗多,主要原因是學費全免,而且畢業生有就業保證。但是隨着人口急劇下降和政府人手日見飽和,學院收生情況大不如前。日佔期間的教育始終不上軌道。

日本化的教育

日軍統治下的香港,教育事業萎縮,大部份適齡兒童均不能入學讀書,學生人數由1941年的118,000人銳減至1945年的4000人。當時的教育一面倒美化日本,中小學規定每周須教授日語4小時,官方語言自然亦以日語代替英語。除日語教育外,各官方學校更以日本文化和日本禮節等作為主要的教授科目,藉此更有效統制本港市民及進一步實現其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野心。

公共交通

香港淪陷後,大部份公共交通工具遭受戰火摧毁或被日軍充公為軍事物資,民用的已所餘無幾。1942年初,巴士、電車、纜車和輪船才逐漸重新投入服務,九龍至羅湖的鐵路幹線亦於1943年恢復通車。然而日軍佔領時期燃油嚴重短缺,於是自行車、三輪車和人力車便普及起來,成為代步的主要工具當時馬車亦曾風行一時,穿梭於尖沙咀、紅磡和九龍塘一帶。

糧食問題

日軍統治期間,糧食實行配給制度。持配給證者每人每日獲配買六両四錢。不過,至1944年開始,由於香港存米用罄,糧食供應緊張,總督部取消了食米配給制度,並以自由買賣取代。同時,糖、鹽、食油、燃料、蔬菜和肉類等供應亦嚴重短缺,使售價飛升。貧苦市民只有吃花生麹、木薯粉和樹根充飢, 苟延性命。人民生活艱苦,飢民搶食的現象更是無日無之。

戰俘

香港淪陷後,約9000名戰敗被俘的守軍在日軍的押解下被送往北角、深水埗、亞皆老街及馬頭涌集中營,2700名的敵性國國民亦被送至赤柱拘留營。戰俘除處理一切營內雜務之外,部份更被送往日本替日軍作苦工。由於集中營內地方過分擠迫,糧食供應有極度貧乏,大部份戰俘長期飽受飢餓與疾病的煎熬,當中更有不少死於痢疾和霍亂。直至香港重光,約有三份一的戰俘還有傳染病,而一般戰俘的體重亦較戰前大為消減。

社會及經濟狀況

香港淪陷後,市民經歷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悲慘歲月。當時,由於糧食短缺,所有主要物品如白米、糖、石油、鹽等實行配給。其他副食品魚蔬菜和肉類由於極度缺乏價格亦不斷暴漲。除了糧食外,燃料同樣缺乏,電力和煤氣供應、以致公共交通服務均大受影響。日本政府為了加強對香港商業活動的控制,將大部份行業堅持為組合(同業商會),並清算敵性國銀行,又發行軍票取代港幣成為法定貨幣,但濫發軍票導致通貨膨脹嚴重,香港經濟陷於癱瘓。

歷史現場

二次大戰時期的香港,一直是國際傳媒的焦點。在1941年以前已有不少英國新聞片段,介紹香港如何支援內地抗戰,道出當年這個英國殖民地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直至香港淪陷後的三年零八個月,日本傳媒又不時在香港拍攝宣傳片,在日本國內及日軍佔領地公開播映藉以歌功頌德粉飾太平。雖然這些記錄片的拍攝背後不乏政治動機,但鏡頭保留下來的珍貴影像帶領我們回到三、四十年代的香港,從一個側面認識港人共赴國難的深厚情誼,以及日軍侵華的苦難歲月。

抗日組織

香港淪陷期間,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的成員不時利用游擊戰術武裝對抗日軍、憲兵和為虎作悵的漢奸等。至於敵後軍事支援組織英軍服務團亦展開了在香港的地下間諜活動,他們在協助運送生活物資及傳遞訊息進出戰俘營方面,作出不少努力。

三年零八個月

在日本軍國主義侵佔香港的三年零八個月中,香港人飽受肉體和精神上的蹂躪、摧殘,並留下了悲愴的記憶。這套影片是經歷過這段日子的人從溫歷史之旅;而對年輕人來說,亦可從中認識昨天的家園,了解上一輩的艱辛旅程。本館希望透過這套影片,讓每位香港人或世上熱愛和平的人,緊記這段可怕的歷史教訓。

游擊活動

在中共領導之下, 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對日本人進行了激烈的反抗。 港九大隊是東江縱隊五個大隊之一,全盛時期約有成員500餘人,其他設六個中隊,分別是大埔中隊、西貢中隊、元朗中隊、大嶼山中隊、市區中隊及海上中隊,而沙頭角烏蛟騰和西貢赤徑一帶是當時游擊隊最活躍的地區。港九大隊的主要任務包括營救滯留香港的文化界人士和外國戰俘、肅清土匪、探聽日軍情報、破壞日軍運輸設施和刺殺日軍將領和漢奸等。

香港重光

美國於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別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日皇於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1日,以英國太平洋艦隊支隊司令夏慤少將為首的香港軍政府成立。9月16日,受降儀式於港督府內進行。 夏慤少將代表英國和中國接受日軍代表陸軍少將梅田岡田和海軍中將藤田累太郎的投降書。1946年4月30日,港督楊慕琦復職。翌日,香港的軍政時期宣告結束,民治政府再度成立。

無條件投降

「我們代表日本天皇和日本帝國大本營,以及我們轄下的所有部隊,謹向夏慤海軍少將無條件投降,並履行海軍少將或其授權人所頒發的一切指示,和發出一切必要的命令,俾能予以實現。」

陸軍少將梅田岡田、海軍中將藤田累太郎簽立於香港總督府

1945年9月16日

第7展區番外篇:不能走近的郵票

這個郵票有個小故事,待查證後再補。

走過三年零八個月,願香港人不再受苦難。

歡迎購買書籍或課金支持本網營運及網上寫作

Payme Link:https://payme.hsbc/kirisan (請使用手提電話打開連結)

Paypal Link:https://paypal.me/wongkiri

日本一人旅 按此

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 按此

Tags: 日本皇軍, 歷史教訓, 香港歷史博物館, 歷史博物館, 大東亞共榮圈, 香港歷史, 軍國主義, 太平洋戰爭, 博物館, 三年零八個月, 皇軍, 第二次世界大戰, 日軍侵華, 日佔時期, 日本佔領, 日軍, 日軍暴行

Related Posts

by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學士、日本語言及教育碩士。東京留學、旅居日本47道都府縣並多次深入採訪日本各地。興趣為和服、水引、日本明治大正文學、持唎酒師資格。著有日本文化書籍《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2017)、獨遊旅行指南《日本一人旅》(2019)及香港日本戰前交流歷史研究《爐峰櫻語:戰前日本名人香港訪行錄》(2022)、《爐峰櫻語:戰前日本人物香港生活談》(2023)。除本網站及FACEBOOK專頁「おしゃれキリ教室」,亦透過日本語雜誌「HONG KONG LEI」推廣香港文化散步。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