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法國五月 歌劇浮士德 宗教意味和人生的體現

2014年的法國五月後記

由於公私兩忙關係,只有參與了一項活動的2014年法國五月活動感覺略為寂寞。這唯一參與的活動就是很多朋友都有去觀賞的法國尼斯歌劇院、阿維尼翁歌劇院及聖安娣雅歌劇院聯合製作的歌劇《浮士德》。

雖說忙碌得不可開交,但在觀賞之前還算是做足功課。在家中找到了不知幾多年前哪一個歌劇院的浮士德歌劇(請容我找回DVD後資料候補)那個版本華麗得讓人驚嘆。當時心裏就想,不得了,看了這麼精彩絕倫的歌劇,文化中心在地理上資源上的局限一定不及這一個表現精彩吧!

意想不到在打定輸數入場後竟然有意外驚喜。 論華麗,文化中心的浮士德雖說是古裝,可是不能說是非常專業的古裝。近這一兩年香港看歌劇大概都這樣,要能看到早幾年藝術節茶花女那一種讓人震撼的華麗佈景與道具真是可一不可再。

論背景,文化中心的背景當然不及那套豪華的DVD。然而文化中心的舞台充分利用了半透明簾子的和道具階梯製造出空間感和距離感。特別是老浮士德博士決定和魔鬼作出交易,以自己的靈魂換取年青時光時那一個白紗後若隱若現的少女身軀還是充滿誘惑的。

浮士德剛剛變成年青的模樣就跑到街上去,在DVD中看到魔鬼帶來了罪惡的金牛,街上人群在喝酒和搶奪金錢一幕文化中心版就沒有了金牛這一個非常重要的道具,只找來了幾位舞蹈員在台上轉動身體跳舞表示墮落的人性。雖然說萬惡的金牛這種超巨型的道具也許不能在文化中心中出現,不過用另一個方式表達也算是可以接受。

當有一堆紳士們坐在舞台上喝着咖啡談著天的時候,留意到背景的部分桌椅原來都不是真的!可是正因為或在半透明的佈景布上,那種感覺就好像真是一望無際的公園背景。還有一個一百年前左右的遊樂場的經典摩天輪,的確成功製造青春邂逅花樣年華少女的聯想。

雖然佈景和道具可能有分別,不過對於有一樣不得不遵從的事文化中心版本還是遵從了。這就是休息時間無意間聽到很多人發問的「為甚麼浮士德的情敵竟然是個女扮男裝!?」 浮士德的情敵原本的角色設定是瑪格麗特哥哥的朋友。他是一個比較中性的男孩子,沒有非常強的男人味。既然不能找女高音扮演,就只有由女中音而且身材比較嬌小的演員去客串。

至於未婚產子方面,很好奇為甚麼文化中心的版本一直沒有讓主角抱着嬰兒。

感覺上音樂和歌唱的部分並不能令觀眾清晰明白到浮士德和瑪格麗特產下了私生子的故事內容?除非本身對內容有所認識或已經看過歌劇,否則不會明白為甚麼瑪格麗特苦戀浮士德會被世人嫌棄?

然而改動最大的還是最後一幕。魔鬼拜託浮士德到地獄去,在地獄無數肉體橫陳,充滿視覺刺激。這是在舊有的DVD版本中沒有看過的場面,簡直想起杜汶澤的《豪情》啊!浮士德到監牢去探望瑪格麗特並且請他跟他一起離去,瑪格麗特盡最後的努力歌頌着上主,不願意把靈魂出賣給魔鬼。

最後教堂中神聖的管風琴響起了動人的樂章,善良的瑪格麗特靈魂得到救贖。就在這時舞台上回過頭來的瑪格麗特手中多了一個嬰兒—全能的主迎接瑪格麗特,她的靈魂被救贖、她和她的孩子也能夠到那個永生的國度去。筆者比較喜歡浮士德也得到救贖的版本,或者算是心底裏希望靈魂賣給魔鬼的人最後也可大團圓結局吧。

文化中心版《浮士德》到了最後基本上和筆者原本看過的版本已經是完全兩回事。雖然說有個人喜好,但筆者並沒有覺得哪一個特別出色,倒是各有千秋。當世人要把靈魂出售及魔鬼的時候,善良的人仍然堅守自己的信念,對主永不懷疑,最終仍然能夠得到救贖。

充滿着人性與宗教味道的歌劇,讓筆者2014年法國五月畫上了非常美好的句號。

在舞台上發現初中弦樂團同學乃演員之一,後台合照。

圖片來源:信報

訂閱Blog主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kiri.c.wong

關注Blog主微博:http://weibo.com/wongkiri

 

Related Posts

by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學士、日本語言及教育碩士。東京留學、旅居日本47道都府縣並多次深入採訪日本各地。興趣為和服、水引、日本明治大正文學、持唎酒師資格。著有日本文化書籍《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2017)、獨遊旅行指南《日本一人旅》(2019)及香港日本戰前交流歷史研究《爐峰櫻語:戰前日本名人香港訪行錄》(2022)、《爐峰櫻語:戰前日本人物香港生活談》(2023)。除本網站及FACEBOOK專頁「おしゃれキリ教室」,亦透過日本語雜誌「HONG KONG LEI」推廣香港文化散步。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