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訪三笠,我只知道這是日俄戰爭戰艦;2025年再訪三笠,這是拙作中出現過的戰艦。東鄉平八郎更是我研究過的明治年代訪港日本名人之一。



明治年代的重點不單止是兩場對外戰爭,也包括了在文學、藝術、音樂、甚至是生活習慣等等方面全民漸漸演變的過程。社會上有大量青年人都在自己的範疇發熱發亮,最後造就了明治年間日本各領域在短時間突飛猛進的結果。不過對於一般門外漢而言,「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必定是最重要的詞彙。


明治維新的元老級人馬為數不少出身自薩摩藩,叱咤海洋的東鄉平八郎跟陸上雄獅大山巖同藩,時人稱頌「陸上大山、海上東鄉」。

神奈川縣橫須賀市三笠公園停泊着「世界三大紀念戰艦」之一的戰艦—三笠。本來二戰打敗後,蘇聯堅持要把戰艦破壞一雪前恥,但後來在1961年經過日本官民努力下再被修復,以歷史文物姿態保存至今;展覽旁邊的草地上,佇立著薩摩藩的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的銅像,紀念1905年「皇國興廢在此一戰,各員一層奮勵努力」的日本與俄國的戰爭。


對於東鄉平八郎,太多人會馬上聯想起明代心學的代表思想家——王陽明。傳說東鄉平八郎的腰牌上刻着「一生伏首拜陽明」,但目前還沒有真憑實據,只能當是逸話美談。作為「軍神」,東鄉平八郎其中一件膾炙人口的事蹟就是於1894年甲午戰爭前夕,作為日本海軍「浪速」戰艦艦長,擊沉清朝的運兵船「高陞」號。
甲午戰爭的背景是19世紀末期,朝鮮政府請清國政府幫忙鎮壓內亂,日本趁機出兵。內亂完結後,清國準備退兵並要求日本退兵,日本不從並挑起武裝衝突,企圖以武力控制朝鮮。 清國派出新式訓練海軍北洋迎戰,其中高陞號為政府僱用為運送士兵的運兵船,本來隸屬英國怡和洋行。清國聲稱日本在沒有宣戰下發炮擊沉高陞號,船上大部份士兵殉職,英國籍船長、德國籍顧問及少量船員獲救。


甲午戰爭之後10年1905年,奠定日本國際地位的日俄戰爭爆發了,歐洲面積最廣大的帝國俄羅斯在海戰中完敗亞洲剛崛起的小國日本。東鄉平八郎在戰役中擔任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在對馬海峽海戰中大敗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當時歐洲各國對於清國土地上的日本與俄國戰爭拭目以待,其後日本成功打敗傳統西歐國家俄羅斯,日本拿到進軍世界列強寶座的入場券。

我在A-Level年代同時選修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這場「日俄戰爭」有着不同角度的演繹:世界歷史科把焦點放在「為什麼日本可以打敗俄羅斯」,跟中國歷史書強調的「日本和俄羅斯在中國領土上開戰喪權辱國」不太一樣。如同融入了血液,有些句子還歷歷在目:
“Rich country and Strong army.”
“Learn from the barbarians and defeat the barbarians. “
我當年的教科書並沒有強調當時日本稅收超過50%、少青壯年男子全民皆兵。明治日本走上現代化的道路時,平民都以血肉之軀付出沉重的代價。拿起1904年的日本雜誌,就能感受到上至軍人、下至平民熱情了。在這些輿論風行下,幾多家庭心甘情願、又有幾多年青生命前仆後繼。
至於在中國土地上開戰喪權辱國嗎?要是沒有日本,可能遼東半島早就成為俄羅斯殖民地,對滿清政府也不見得是什麼好事。
當時的世局就是,全地球都在等你滿清滅亡。
延伸閱讀:《爐峰櫻語:戰前日本名人香港訪行錄》東鄉平八郎篇。東鄉平八郎訪港日期:1884年9月19日~10月3日、1911年4月24日~4月26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