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館:頤養謝塵喧──乾隆的秘密花園
早幾天,終於又去了香港藝術館。今年是回歸十五週年,果然盛事極多,尤其文化界。除了在香港文化博物館的畢加索珍品展(展期至7月22日);另一則是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展出,為期四個月的秦始皇帝的永恆國度展覽(展期由7月25日起)。不過我卻被一個非常漂亮的句子,硬拉到了藝術館去。 頤養謝塵喧。 句子很有來頭,來自長壽老人乾隆的詩句。在頤養天年之時,謝絕塵世的車馬之喧。 香港藝術館今日起將舉行「頤養謝塵喧──乾隆的秘密花園」展覽,展出來自北京故宮的七十多套共九十三件珍品,包括甚少展出的通景畫貼落及乾隆心愛的國家一級文物轉心瓶,揭示乾隆皇帝的內心世界,如渴望長壽、家庭美滿、崇尚隱居生活及宗教信仰等。香港藝術館館長李穎莊指,「乾隆花園過往未對外開放過,遊客沒有機會遊覽乾隆花園,今次主題會有揭秘感覺。」 是次展覽分四個展區,分別是「風乎舞雩──歸政隱園林」、「壽考維祺——長樂享太平」、「延自壽量——虔誠求極樂」,以及「盛世風華——乾隆品味鑄奇珍」。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表示,這座花園由乾隆親自精心策劃及監督建造,園林布局乃至室內裝飾,都充滿福樂長壽的瑞氣,既代表清代園林美學的頂峰,亦反映中國傳統宮廷藝術的品味。 寧壽宮花園內,有春夏秋冬四幅通景畫貼落,今次有春、秋及冬三幅同場展出。通景畫貼落為宮殿牆上的壁畫,可隨時「貼上」、「落下」。畫中多有吉祥寓意,如「廳堂接子圖通景畫」中,一位手持鮮花的皇妃手抱王子,寓意花開結子。藝術館館長李穎莊表示,「通景畫貼落一向存在建築物內,近來還有維修工程,甚少展出,今次其中一幅展出作品是近來完成維修,首次展出。」 展品還包括國家一級文物轉心瓶。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王子林介紹,工匠在畫有圖案的內瓶外,裝上鏤空通花的外瓶,轉動內瓶就有如同走馬燈一樣看到不同的圖案。他補充,轉心瓶內外組合,難以燒製,成品極少,價值不菲。 這東西叫「蒜頭瓶」。 那個疑似圖章的不是圖章,是QR CODE(本網也有QR CODE的!!),在展廳裏有很多有趣的QR CODE可以玩,很新奇。 科技和歷史的結合好神奇! 為增加觀眾對「乾隆花園」的認識,場館內設電影室,布置參考寧壽宮花園中的倦勤齋戲台,放映由北京故宮製作介紹秘密花園的動畫。展覽亦設有互動專區,包括花園3D模擬動畫,解構北京故宮內的寧壽宮花園,又設有輕觸式屏幕遊戲,讓參觀者重組寧壽宮花園及倦勤齋。參觀者可透過場內提供的QR Code,了解更多展品資訊,展覽由今日開始至十月十四日。 (以上部份文字節錄自星島日報) (關注我的微博@wongkiri 面書訂閱@Kiri Chloe Wong)
香港文化博物館:畢加索珍品展2012
香港和法國之間的關係,除了時裝和法國菜外,還有一個法國五月。這是一個由香港政府和法國政府等團體合力創作的全城投入的文化節,來頭不少。 君不見德國六月、英國四月,偏偏就有法國五月。香港人和法國文化還真有緣。 今年已經是第二十年的法國五月,自然盛況空前。早陣子全城熱烈討論的畢加索作品展就是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 筆者素聞畢加索展覽必定萬人空巷熱鬧無比,無數善男信女早早於網上訂好門票。不過由於筆者乃香港博物館通行證持有人,所以不但不用上網訂票,還可以憑證換票入場。 在展覽開始的第三天,筆者早在9:30已到博物館排隊,總算很快入場。這次展覽持預售票的人很多,也許早上十時已經有幾百人了。 進入會場,竟然沒有單張派發。原來已經派光了,所以有員工在派影印本。可能康文署也沒想過這麼受歡迎! 老實說畢加索的作品我在巴黎已經看過了,由於自己藝術白痴,其實不太了解箇中含義。比較了解的反而是他的生平和創作目的因為這些靠讀文字還可求一知半解,畫作卻是真的費解極了。所以我絕對認同自己是來「看看」、「走走」,多於「欣賞」。畢加索粉絲有怪莫怪! 不過有件事我在博物館裏卻是極之震驚。講明不可攝影,卻有母親公然偷拍,管理人員視若無睹。還有一堆小朋友在吵吵嚷嚷,老人家在休息談天,令藝術館欣賞畫作的氣氛蕩然無存。 博物館是應該給大眾參與的,曲高和寡失去意義;但市民守紀律,管理員執法,也是要注意的。 在博物館留了半小時左右,實在太擁擠太嘈雜,還是打道回府吧!看畫作似乎在家看那本印刷精美的「法國五月」特刊更實際也。 你又去了畢加索展沒有? ————————— 國際知名的藝術家畢加索,其畫展今日起可在沙田文化博物館見到,展覽期至7月22日止,入場票為20元。橫跨畢加索70多年創作生涯的作品,除了可以了解這大師不平凡的一生,亦可一窺當時的社會風貌。 (關注我的微博@wongkiri 面書訂閱@Kiri Chloe Wong)
香港家庭新旅遊點 林邊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
夏日炎炎, 萬物充滿生機, 不想在家中嘆冷氣吃零食看電視, 又嫌去郊外很辛苦的人有福了. 這次要介紹的是新張不久的新景點:林邊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 雖然說要走一段山路, 但同時可以看大自然, 還可以欣賞舊式歷史建築物, 何樂而不為? 總比老在熟悉的環境裏發呆要好. 香港二級歷史建築鰂魚涌林邊屋2002年由漁農自然護理署接手管理, 經過十年這間別名紅屋的林邊屋終活化成全港首個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 自然教育中心免費開放, 內有三個展覽廊展示香港自然環境和生態, 遊客可參觀中心外的鰂魚涌樹徑沿途欣賞樹木. 大家有所不知, 這間漂亮的紅屋原本是太古糖廠的高級職員府第, 設計古典優雅, 間格卻非常實用. 第一個展區介紹生物多樣性的定義, 作用及價值, 還有難得一見的野生動植物實錄. 第二展區分為「林地」、「河溪」、「海洋環境」及「紅樹林」四個生境主題區. 透過互動多媒體遊戲, 標本及珍奇的野生動物揭開香港野生動物的神秘面紗. 第三展區介紹多年來香港在生態研究及自然保育方面的工作. 館內設有電腦資訊站, 方便訪客登記「索取資訊」, 鼓勵市區多了解本地生態. 至於路線方面, 其實是一條山路沿山而行. 要是不介意走路的話其實可以走路前往. 大家亦可乘搭以下公共交通至鰂魚涌英皇道的柏架山道口, 沿柏架山道往山上步行15分鐘可到達林邊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 港鐵 於港鐵鰂魚涌站A出口沿英皇道向東步行約5分鐘可至柏架山道口。 途經鰂魚涌英皇道巴士及小巴路線 城巴巴士路線77, 85, 99, 529 過海隧道巴士路線102, 106, 110, 116, 606, 682, 698R, A12 新世界第一巴士路線2, 2A, 81, 82, 82X, 722 […]
Art of Skincare & Beauty 妝頌 18世紀至今護膚美容藝術展
我不是一個Beauty Blogger, 不過和歷史有關的展覽, 通常也能吸引我的興趣. 因此這個由2012年5月23日至6月5日, 由香港法國五月節展出的妝頌-十八世紀至今護膚美容的藝術展覽, 我是毫不猶豫地先睹為快的. 為慶祝「法國五月」藝術節踏入第20屆, 由法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館主辦, 與香港法國文化協會合作及法國嬌蘭贊助的「法國五月」藝術節之《妝頌》展覽開幕了. 是次展覽由總監Anne Camilli 和收藏家Jean-Marie Martin Hattemberg提供超過七十件罕有珍貴的私人珍藏品, 包括嬌蘭一開始推出的「波波粉」, 金製的粉盒, 微型妝物等. Jean最初收藏化妝品是因為他30年前「救」了他祖母丟進垃圾桶的兩個嬌蘭香水瓶. 「從那時開始蒐集20世紀的化妝品, 它們代表了女人的魅力. 我從男人的角度去看女人的吸引力就再清楚直接不過」一件彩妝品之所以值得收藏要有數個客觀條件: 設計師一定要為人認識, 特別的外形, 精緻的手工, 看上去要像藝術品, 最重要還是背後的故事是故事. 這些漂亮的梳妝道具, 如同電影中的道具. 道具都放在精緻的小櫃子之中. 各種漂亮的小鐵盒. 這是大家都熟悉的香奈兒古董. 我喜歡的Helena Rubinstein創辦人的故事也在展覽館中看到. 現在的彩妝品生產太快太多了, 背後都沒了故事. Anne Camilli說﹕「在18、19世紀, 彩妝品是奢侈品, 是留在家的精品, 所以很注重手工和質地, 銀製的粉盒上都是精美雕刻, 但後來彩妝品變得普遍, 又有了塑膠, 化妝品就少了手工, 變得沒以前那麼漂亮精緻但有更多人享用得到. 雖然故事少了卻也是件好事! 」 嬌蘭的最著名的「波波粉」, 美得不可方物! 化妝品歷史是一向少人留意的歷史, 雖然我興趣不太大, 但也知道其實外國有不少專書, 連香水也是一門獨特學問呢! […]
寄不出的信 – 給李旺陽先生
李旺陽先生, 您好! 您並不認識我, 我卻和廣大香港市民一樣, 最近幾天都想念著您. 得知您不幸身故, 我們都非常傷心, 也非常憤慨. 對於你離開了這塊你愛之深恨之切的土地, 卻不用受著非人的折磨, 我簡單的腦袋不知道對您老人家算是福還是禍. 可是我卻相信, 你這一走, 不是自願的. 我很希望您只是站在窗前看看外面的風景, 可是, 您不是. 十三億人口的大國, 愈來愈多人民只關心自身利益, 只著重物質享受, 他們忘記了人生除了物質追求, 除了家庭平安, 還可以追求更崇高的價值. 李先生, 你為那些年青的孩子聲援的時候, 我還很小, 小得不明白, 為什麼德先生值得大家拋頭灑血. 歷史很殘酷, 不知幾多無名英雄的犧牲, 才換來今日的太平. 如果沒有烈士沒有先賢沒有那一大堆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無名英雄, 也許今年我們還在纏足, 還在八股. 二十三年前您正值壯年, 作為一位玻璃工人, 沒有義務去放棄本身的生活, 投身入這場浴血戰之中. 可是你卻為無數怕事的國人挻身而出, 晚輩非常敬重您! 也許, 黃土地上的花兒會凋謝, 但是還有無數的千千萬萬的種子, 一花枯一花榮, 您的精神感染到無數的新生一代, 總有一天, 我們會看到遍地花開, 即使我們都已經不在人世, 但我們的子子孫孫, 都能看到那一片花海. 中學的時候, 我唸過一首屈原的作品, 認為很適合形容您: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請安息. […]
2012年的6月第4天:目擊者, 你這刻還安好嗎?(圖多)
2012年6月一個平靜的星期一早上, 我上上微博, 發現完全沒有人回覆. 我看看報紙, 原來容祖兒和張敬軒等人也一樣. 古語有云, 六月飛霜. 大家都知道, 血乃未冷, 雪一直下, 天有冤, 竇娥才看到六月飛霜. 每年的六月, 二十三年來, 我們的心中都飛霜. 冤有頭, 債有主. 今天想介紹的是一首改篇日文歌, 是AKB48的歌. 裏面有日文和中文歌詞, 希望大家喜歡. 原版: 喜歡AKB的不一定是宅男, 就算是宅男, 也不是不關心政治的. 每個人都可以參與, 關心政治. 因為它和我們息息相關, 唇亡齒寒. 《目黑者》(原曲:《目擊者》by AKB48) (一)歌聲裏喊 牽手碎唸 問誰又嚮往風裏獻的花?靜坐台階 屏息凝看 啥意義? 寄望正義伸張 槍聲已放 歌者已睡 那旋動履帶經過 迫壓了身軀浴血長街 冷水洗刷 難道要 當軼事風蕭中錯過? 若憤怒由傻話去遮蔽以後 愛不再復漸喪失 憶記漸漏眼淚長流像雨擊崩了石眸 化作海與浪 念記星宿 夜幕已黑 目亦黑 眼睛裏沉默雪亮火花當燈光視綫不轉折 痛楚心中載沉重 繁殖了 燦爛感殤 染血的花 敍述它 到聲線燃盡那懼結巴與沙啞傳頌的詩篇 述說千千遍 要憑你我那年故事 目擊者 都看過讓事實真相於風中繼往 (二)硝煙已去 多少勇士 沒然後化身禱告的燭光欲語還休 飲泣母親 聲鳴咽 化做信問蒼天! 清醒了嘛?古老國度 那繁盛建築不夠 洗脫這污點為了華燈 放棄清高志 難道要 再犯下羞恥的過錯? 懦與弱和愚眛會毀了自由 愛可以聚集渺小 擊退劣謬這份情懷熱退冰封宇宙 化作心裏日 綻放溫暖 夜幕已黑 目亦黑 眼睛裏沉默雪亮火花當燈光視綫不轉折 痛楚心中載存在過 懷念過 熾熱的歌 染血的花 敍述它 到聲線燃盡那懼結巴與沙啞傳頌的詩篇 述說千千遍 要憑你我那年故事 目擊者 都看過讓活着思憶破風霜繼往 (三)夜幕已黑 目亦黑 眼睛裏沉默雪亮火花當燈光視綫不轉折 痛楚心中載延續我 唯愛 信念之火 染血的花 敍述它 到聲線燃盡那懼結巴與沙啞傳頌的詩篇 述說千千遍 要憑你我那年故事 目擊者 都看過讓事實思憶風蕭中繼往 ———————- 短詩分享: 人民的盡頭 讓玉扣溪錢哭泣⋯⋯ 讓亡魂飛血水永遠流在一起換了朝代也未敢忘記民族已死但民族怎能就這樣死跑在前頭的不單是我 還有你還有多少年啊還有多少年後 在天安門廣場我們可以放出風箏 升到盡頭拼盡氣力 盡頭盡頭就是自由 ———崑南寫於六四廿三年前夕 去年今日我也寫過一篇文章,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重溫: https://www.kiri-san.com/blog/articleDetail/1174.htm —————————- 2012年維園18萬人參加悼念活動相關圖片收集區: (關注我的微博@wongkiri […]
日語教室:日本牛郎好好賺?讓你一文即懂「男公關」知識的懶人包!
在東京的新宿、北海道的薄野燈紅酒綠地區,男公關向年輕女性招手的情況時有所聞。這是男公關們的髮型和化妝會比較特出往往令旅客們印象深刻-今次就由收入、客源、服務等為大家作出簡介。
311賑災 : 日本災後心理救援隊第9隊回港分享會
當全城聲討盛女的大作戰之時, 10幾位香港女士和幾位男士卻早前在人人聞之色變的日本災區作出真正的大作戰. 今天的文章是送給災後心理輔導協會的義工們, 特別是我的朋友兼同學, 剛剛在福島回來的Fujima. 4月20日星期五夜晚, 來自不同地區的50幾位香港市民, 以及18位義工, 冒雨趕到尖沙咀YMCA開分享會. 日本災後心理救援第九隊共18位隊員於4月3日晚出發, 4月4-9日集中為岩手縣大槌町海嘯災區死守災民, 小槌町臨時房屋區及福島縣南相馬市受海嘯影響的死守災民提供心理治療服務. 前前後後這已經是第9隊了, 以往一直知道有義工會到日本為311災民提供金錢以外的支持, 但參加他們的分享會還是第一次. 由於內容非常有意義, 容我把分享會的內容記下, 和各位網上的讀者們分享. 這次到災區的義工共18人, 大部分是女性. 當中有三位男士是持國際駕照的司機, 四位女士是翻譯. 每一位義工都是在香港接受了訓練的人員. 在災區工作主要有四項: 探訪臨時房屋區和死守房屋區, 為災民送上味噲湯和心意咭等等, 以及聆聽他們的哀痛和以心理治療方式幫助他們走出陰霾. 臨時房屋區住著的居民很多是房屋已經盡毀, 至親或朋友都已經離世. 義工們分享了幾個個案: 1) 壽司屋的兄妹: 一位倖存的婆婆說她的兄長在海嘯中死亡, 雖則她的語氣還算平靜, 可是卻難掩傷痛. 義工們聽畢她的故事, 鼓勵她繼承兄長的開朗和積極向上心情, 在有生之年為每一位繼續帶來歡樂. 2) 結婚一甲子的夫婦: 一位老伯伯的妻子和他結婚60年, 不幸在311先行離去. 老伯有很重的日本男兒氣息有淚不輕彈. 最後義工們陪同他到愛妻墓前和妻子告別, 說出一些心底話. 3) 恐懼婆婆和插喉伯伯: 有一位婆婆在海嘯中受了很大的打擊, 現在每晚還在做惡夢, 義工們嘗到替她進行精神治療, 希望她從恐懼中解放出來. 另一位伯伯是長期病患者, 他是醫院中插喉者裡唯一存活下來的人. 在311後他被直昇機接走, 用手揼機器四天才存活下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