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教室:教室裡沒有怎麼教的的男性語和女性語

日語的特性除了動語多樣、謙讓語尊敬語令初學者無所適從外,還有一點是口語中的男性語和女性語。

由於教科書中並沒有男性語女性語,對日語學習者來說唯一的學習方法是多看多聽多講,日劇和卡通就能夠幫助到大家。

但小心還有一種叫兒童語,如果你看太多卡通片可能會被人嘲笑!

以下借用劉德有先生的書「日本語の面白さ」裡提出的例子,大家試在以下例子猜猜兩人的姓別吧!

(內容經本人修改過)

A: 啊, 你好嗎?

B: 嗯, 很好呀. 你曬黑了, 去游泳了嗎?

A: 不, 去爬山了.

B: 爬了那個山? 大帽山還是八仙嶺?

A: 我爬了阿爾卑斯山!! 北岳很雄偉, 好極了!

B: 去了幾天?

A: 一個星期吧. 有時在小木屋過夜, 有時搭帳篷, 玩得超痛快! 你呢到哪裡去玩了.

B: 到了海邊. 又游水又玩遊戲, 夜晚還有campfire, 好好玩!

相信大家也覺得要分A和B的姓別並不容易. 讓我們看看日文版.

A: やあ、元気がいい

B: 元気よ。あなたも黒くなったわね。泳ぎにいったの?

A: いや、山にいったよ

B: どこの山へいったの?大帽山? それとも、八仙嶺?

A: いや、アルプスに登った。北岳が雄大でたいへんよかった!

B: 何日ほどいったの?

A: 一週間だ。山小屋に泊まったりテントを張ったりして楽しかったよ。きみはどこへいった?

B: 海岸で遊んだわ。泳いだりゲームをしたり夜はキャンプファイヤを囲んで歌を歌ったり楽しかったわ。

心水清的讀者應該看得出A是男生,B是女生。再細心一點看,他們兩人都頗年輕的。

在日語中男性和女性的助語詞經常有異,用字亦偶有不同。其中最常見的相信是以下五個自稱用的名詞:

「あたし」(女性平日使用)

「僕」(小男孩, 一般禮貌對話中男性用)

「おれ」(平時男性用)

「わし」(年紀大的男性用, 和中國語中的”老子” 相近. 留意, 沒有”老娘”)

「わたくし」(男女皆可用, 用於正式場合)

那稱呼人的時候,男女都叫さん,男女不分OK嗎?對於這一點日本人並不太在意。君不見「お客様(おきゃくさま)」不也是男女不分地尊稱閣下為「客人」而已嗎?

puffy和ayu的歌曲裡經常使用「僕(ぼく)」作為第一人稱,為什麼呢?

根據遠藤織枝教授在「女と日本語」一書中指出近十幾二十年間女性地位提高,部份年青女性希望在潛意識裡透過語言表達自己的理想以及對現實的不滿,所以使用豪邁的「僕」挑戰傳統社會。

傳統的日語教室裡老師會對使用「僕」的女學生諄諄告誡::這是男生的用字。可是根據90年代的調查,日本當年高中裡大約有20% 的女生喜歡用「僕」-是歌的影響還是社會風氣,本人不得而知。那男人會不會用「あたし」?答案是雖然比較少,但一樣有。當有人說日本新一代男女不分性別混淆的時候,除了Fashion和化妝,看看他們所用的言葉亦略知一二。

只認識一個「僕」是不足夠作男性用語的

其他用字和語調亦非常重要,多看日劇裡的年青男性的對白會對了解這課題有幫助。

除了男女的用字不同語氣亦有不同

根據大部份語言學者指出這是因為日本文化上男尊女卑的關係,男人的說話相對上粗魯、有氣魄;而女性說話並不強硬,使用「わ」「ね」「の」這些輕音的字作為結尾,有修飾語調的作用,聽上去清新悅耳而且不會有強硬的感覺,更加有「期望得到對方認同,似是疑問句」的錯覺。

「~わ」

「かしら」

「なぁ」

三個常見的女性語的最後一字母皆為a,和廣東話比就好像在句子後加上「呀」 一個輕聲,稍高的音調充滿女性美。

在「地位稱呼」在傳統的男尊女卑社會中家庭裡成員的稱呼亦可見一斑。昭和年代的演歌以及時代劇中,男主人稱女主人「お前」,但女主人卻是叫男主人「あなた」。1970年經濟發展以至近年男女地位拉近,大部份年輕的夫妻都會改叫「あなた」「キミ」「ハニー」等等。事實上, 「お前」不是作癈了,我們在日劇中還經常聽到男人稱呼朋友/不太瞧得起的人「お前」,但這個相對「君」較粗魯的稱呼已經少用來稱呼自己的賢內助,而「Honey」更是受了西方的影響。到了小孩出生,就改稱「爸爸、媽媽」,有些也會保留原本的叫法,各個家庭不一而定。

因此當各位已經能使用日語作基本的對答時,建議多留意和自己地位、環境、年齡、習性相近的人物,學習他們的口語習慣,對熟練地道的日語有非常大的幫助。

20150815_491798

Related Posts

by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學士、日本語言及教育碩士。東京留學、旅居日本47道都府縣並多次深入採訪日本各地。興趣為和服、水引、日本明治大正文學、持唎酒師資格。著有日本文化書籍《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2017)、獨遊旅行指南《日本一人旅》(2019)及香港日本戰前交流歷史研究《爐峰櫻語:戰前日本名人香港訪行錄》(2022)、《爐峰櫻語:戰前日本人物香港生活談》(2023)。除本網站及FACEBOOK專頁「おしゃれキリ教室」,亦透過日本語雜誌「HONG KONG LEI」推廣香港文化散步。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