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乃木坂駅讀夏目漱石《心》:明治精神的象徵乃木希典與日本最美乃木神社「夫婦御守」 ​

六木本的下一站、乃木坂。
由於出了乃木坂46的緣故,這個以前從來不是景點的地區這幾年聲名大噪。2019年還有女團展覽,香港粉絲紛紛慕名而來。
這裡有賣日本公認最美、賣到斷市的「夫婦御守」。紀念乃木希典與夫人靜子的神社就在乃木坂駅1號出口外,默默地守護東京的心臟地帶。
早幾年乃木神社的夫婦御守在日本年輕女性間極其受歡迎,很多女孩子知道拍照漂亮卻不知道乃木夫婦是怎樣的夫婦。
乃木坂為什麼叫乃木?為什麼有最強夫婦御守?我們由明治開始講故事⋯⋯⋯

明治是個如何「可一不可再」的文明推進年代不會有人懷疑,除了坂本龍馬、伊藤博文這些大人物外,在明治年間有一位在華文圈中人氣相對低的乃木希典大將值得我們記住他的名字和故事。
相比起超級大明星坂本龍馬,可能由於政治敏感或鼓吹軍國主義,乃木希典的事蹟用華語無論繁簡二體皆輸龍馬無數。
在神社邊是乃木希典邸以及馬厩,乃木大將居住及自盡的木造房子是法式軍用建築為藍本的建築。現在房子並不開放,但可以在窗外參觀室內的日俄戰爭紅十字會旗、手術桌、還有自盡的房間和當時的家具。
室內客廳是西式,死前乃木大將還專程找攝影師在餐桌前留影;靜子夫人的勝家衣車也展示在遊人面前。
乃木希典在對我影響很深既山口縣萩跟隨吉田松蔭叔叔玉木文之進學習對他的性情人格有相當大的影響,西南戰爭軍旗被搶認為奇恥大辱。原先我覺得乃木是思想古舊之人(強調軍旗是天皇之物),但去完德國看到對方長處積極學習可以見到有接受新事物胸襟。
有一段時間乃木縱情狂歡,於是在30歲之時與20歲靜子成婚並育有二子。光陰荏苒到了兒子成年視死如歸但意志堅定的乃木出征前跟靜子說:「除非看到三個棺桶列在你面前,不用行葬禮。」
作為一個軍人乃木希典絕對優秀。他多次捐款傷兵院甚至攻打旅順的日俄戰爭時24歲22歲兒子先後送命忍住悲痛反而自責令大量部下死傷,無面目面對天皇⋯⋯
晚年明治天皇見其膝下無子,讓他出任學習院院長。乃木重視劍道(此點跟三島由紀夫老師一樣),裕仁親王曾說乃木大將對他人格形成有最大影響。
後世將乃木視為「質素」「嚴緊」的代名詞,可以見到為人是一個值得敬重既人物。
乃木希典和靜子夫人最讓後世肅然起敬的是在20世紀受過西方教育洗禮下依然有身殉君主的氣節。明治天皇出殯之時,乃木大將就在府邸中以傳統武士道方法自盡追隨天皇而去、靜子亦以手上短刀直刺心臟殉夫。
明治時代的終焉因爲乃木大將之死推上了肅殺與滄涼的最高峰。其後的文學家如夏目漱石在作品《心》中屢次提到「明治精神」—那是一種捉摸不到、說明不能的精神,只能從吉田松陰、高杉晉作、伊藤博文、桂小五郎、還有乃木希典以至大山巖秋山兄弟等等身上慢慢意會出來。
古代中國曾有殉葬傳統被評不人道,皇帝駕崩時妃嬪殉主為之「節婦」、臣下如有殉君者亦為「忠臣」。但相比自殺以前朝元老身分支持之後繼任君主、隱居田園或出家為尼還是主流。
對於乃木大將之死,與其為國家而亡我感覺乃木是為「天皇」本人殉。他有一份對天皇特殊既情感:由天皇親兵出身、到軍旗被敵方搶走、不惜冒死搶回只因軍旗由天皇授予、甚至切腹自殺都要係明治天皇相片前進行可以見到天皇在乃木希典心目中有非常特殊之地位。他尊崇的是神聖的明治天皇,天皇走後他的舞台無論是政治還是人生都要落幕—這就是為什麼《心》裡面的老師要自殺、還有就是小說用了不少篇幅講「乃木殉君」的原因。
或者我能明白他對天皇特殊情感,如果失去自己心目中最重要既人、也就是精神支柱自己也不想茍且偷生下去。
小小的博物館展出大將生前的用品和殉君的劍、夫人的小刀。也有他的生平事蹟和德國居住時使用的望遠鏡、書信等。基本上全日語。
御守就在這裡販守,夫婦守共有兩款。靖國神社年曆、精品有少量發售,都是代表天皇的菊紋的精品。
在乃木神社內還有攝社「正松神社」,紀念乃木大將非常敬重的恩師玉木文之進和吉田松陰。
不要遺忘大正詩人歌頌乃木大將的詩句。用廣東話讀已見「壞、敗、大」「濕、急、泣」押韻。此乃大正元年1912年熊本詩人悼日俄戰爭乃木希典大將之作。
除了夏目漱石,還有更多文學家曾在作品提過乃木殉君一事。
如果喜愛大正文學,乃木希典事蹟要學習一下啊。

乃木神社

〒107-0052 東京都港区赤坂8丁目11−27

Related Posts

by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學士、日本語言及教育碩士。東京留學、旅居日本47道都府縣並多次深入採訪日本各地。興趣為和服、水引、日本明治大正文學、持唎酒師資格。著有日本文化書籍《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2017)、獨遊旅行指南《日本一人旅》(2019)及香港日本戰前交流歷史研究《爐峰櫻語:戰前日本名人香港訪行錄》(2022)、《爐峰櫻語:戰前日本人物香港生活談》(2023)。除本網站及FACEBOOK專頁「おしゃれキリ教室」,亦透過日本語雜誌「HONG KONG LEI」推廣香港文化散步。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