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家都說埼玉縣沒有什麼好玩的,但如果對熱血的運動日劇《陸王》、野村萬齋的戰國史詩長篇電影《のぼうの城》有興趣的話,不可能錯過埼玉縣行田市的忍城。
由於這個地方有太多精彩的傳說,今次我就把2012年群星拱照下拍出來的《のぼうの城》電影拿出來,在讓大家走入這片傳奇的土地;也要看看近代《陸王》故事中,奮發不斷的埼玉縣民精神。

《のぼうの城》星光熠熠的部份主角們
成田長親:野村萬斎/甲斐姫:榮倉奈々/正木丹波守利英:佐藤浩市/酒巻靱負詮稠:成宮寛貴/柴崎和泉守敦英:山口智充/石田三成:上地雄輔/大谷吉継:山田孝之

《陸王》星光熠熠的部份主角們
宮沢紘一:役所広司/宮沢大地:山﨑賢人/宮沢茜:上白石萌音/茂木裕人:竹內涼真
《のぼうの城》作為戰國電影
一般戰國電影提到戰國的戰爭,普遍人想到的都是東西軍大戰的關原之戰。一來這是日本歷史上最大的內戰、二來海外的讀者最熟悉的恐怕就是這場戰役。
《のぼうの城》中的「のぼう」是「木偶の坊(でくのぼう)」的簡稱,在日本語中解作「沒用的人」、「老好人」,說的是天正18年(1590年)擔任忍城城代的成田長親。

歷史上傳說這裏有位平常看上去愚笨但親切的城代深得民心,農民百姓士氣高漲再加上軍法出奇制勝,終於以500兵力抵抗20000大軍。


忍城水攻戰役是西軍總大將石田三成在豐臣秀吉還在世、開始徵伐小田原時,其中一場史上留名的戰爭。

忍城之戰序章
這一年,豐臣秀吉的小田原征伐計劃中北条家的主城小田完成淪陷。但是只有500士兵的支城—忍城卻成功抵擋石田大軍、在水攻後依然死守,不負自古以來坂東武者序美名。只不過,劫後餘生的小城,最終因為主城北条氏小田原城失守所以開城。

忍城當主成田氏長站在北條氏一邊籠罩在小田原城,成田氏的根據地忍城由氏長堂兄弟成田長親的父親泰季擔任城代,500多名士兵和城下居民合計3,000人面對20,000石田三成的大軍。

城代泰季突然去世後,妻子與甲斐姬協商後,以泰季之子成田長親為總大將。

《成田系圖》是這麼說的:
本丸有成田泰季、持田口有成田長親和新田常陸守、下忍口有本莊越前守、皿尾口有成田土佐和田山又十郎、行田口有松岡豐前和山田河內守,酒卷靱負在遊軍、長野口配置了吉田和泉守和柴崎和泉守、佐間口配置了正木丹波守、下忍口配置了酒卷靱負,行田口配置了島田出羽守等,以鞏固忍城的防禦。


這位經常與民同樂的城代,得到3000農民支持。在電影的上半場打了非常漂亮的一仗。

柴崎和泉守敦英在佐間口奮勇抗戰,面對敵方大軍並無怯場。槍林彈雨的滾滾沙塵中策馬而至的は武士一刀直插撞開城門的敵將、酒卷靭負詮稠使用計謀引領敵軍走入泥沼,讓農民向他們撥上黑油,放火把敵軍活活燒死;小城的武士具備的氣魄、軍計與武功俱令石田軍為之震驚。

電影上半場讓人充滿朝氣,可是下半場變陷入了情勢大逆轉之中。
無論是今時還是舊日,百姓為了錢出賣自己的家園以及同胞也是常見的。離開的百姓收過敵軍之財,在忍城南北的利根川和荒川築起總長28公里的土堤。一旦放水,忍城便會成為中津川原上的小島,孤立無援。

忍城水攻正正是天正10年(1582年)石田三成跟隨豐臣秀吉打天下在備中高松城親眼見過的水攻的翻版。
面對水攻,只有投降一條路。




農民的土地、二之丸陷入一片汪洋。百姓湧入本丸,眼看即將戰敗的殘破家園,民心開始動搖。

當天夜晚,這愚笨的懶好人長親裝扮成戲子模樣,表現當地的田樂舞蹈。
滑稽詼諧的動作引起兩邊士兵的注視,石田三成深知這是對方的詭計,於是命令士兵射擊長親。

這個苦肉計成功了。
原本軍心渙散的城內黎民百姓無一不怒氣沖沖,爭先恐後為平日親切活潑的長親報仇雪恥。

然而,頹垣斷壁的忍城還餘下什麼呢?
當他們決定拋出生命也要賺回一口氣的時候,是這來到阻止雙方繼續泥沼戰。

原來,當長親與一眾武將合力對抗石田三成軍隊之時,其實城主成田氏長早就香豐臣秀吉表明降服之意,主城小田原城也早就淪陷了。
所以這是一場毫無意義的戰爭,再打下去結果也是一樣。只會增加死傷民眾數量、浪費戰爭資源。
反過來說,支城在主城淪陷後依然苦苦支撐,比主城更勇猛、更堅強,因此經過400年後成為歷史上蕩氣回腸的故事。

除了明星陣容鼎盛,無論是單人匹馬奮勇苦戰、還是短兵相接萬馬奔騰,《のぼうの城》的拍攝都非常精彩。
即使是戰爭期間的城內籠城日記、戰後的殘局收拾,細節輯錄描繪也相當出色。
把戰場上動靜交錯的場景、軍民磨擦融合場面等等都巨細無遺在鏡頭前為大家展現。

《のぼうの城》電影中的女性
講到戰國通常大家只會記得雄赳赳的武將, 忽略了其他女性。無論是城郭中的御台所、城主未婚的姫君、百姓之女,她們都是這篇土地的人類。
在電影中有逃跑的農民之女被強姦,屍體以及嬰兒用小船隻送還忍城。對於逃跑的百姓施以毒手並不光彩,但卻是戰亂之中經常發生的軍紀敗壞結果。
城主氏長的女兒甲斐姫在電影中傾慕城代長親,同時也是酒卷靭負的暗戀對象。忍城開城後,她被送往大坂城。由於勇猛堅毅,得到豐臣秀吉的寵愛。上傳在大坂城陷落之時伺機逃走,以後就沒有人見過她了。

不過這為公主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歷史學者還是有各種的保留。
令和年代我們看到的忍城
2023年的七月,我跟埼玉縣出身的朋友理美來到了行田市。

在車站乘搭巴士大約十來分鐘,便到了忍城公園。


400年前為了攻陷忍城的石田堤現在還保留了一小部份,只不過酷似天守的三層櫓當然不是古代城池的模樣,現在忍城的御三階櫓是1988年重製的。

1701年,當時松平氏擔任城主之際忍城曾經建造層塔型3重3階御三階櫓,不過早就在明治之初拆掉了。至於附近的湖泊亦被填平,現在旁邊的是水堀和沼地大修後的水城公園。
單單是圶巴士站已經有很多亮點值得細看。不妨看看史跡碑再作決定去什麼地方。一天真逛不完啊。

不愧是浮城、湖城。連遊客中心門前拍照位置都以湖中城為主題。

在旅客中心可以買到的紀念品,還有傳統足袋後側那四片小小的金屬片喔!

忍城現在博物館,名為「行田市鄉土博物館」。
裏面除了有成田氏、松平氏相關的史料之外,還有行田市最引以為傲的足袋相關展覽。

在護城河前的陸王牌子。

從這邊走入,便是博物館的入口。


鐘樓。

博物館正門展示了忍城多代城主家紋,最右面為成田氏。明治維新前是松平家。忍城是在1873年癈城的。


走入博物館映入眼中的是遠古時代埼玉縣的石碑,上書梵文。

埼玉縣的足袋
香港和台灣朋友都非常熟悉的《陸王》拍攝地正正就是忍城及周邊一帶,而行田市也的而且確是日本最著名的足袋工業園區。
博物館最精華的部份是有關近代足袋工業的發展史,以各種實物和古董向來客展示埼玉縣在足袋行業的長足發展。




當然也是少不了有各種不同的足袋,都是日本不同地區、不同年代之古物。




足袋成為行田市非常重要的發展,可是近幾十年洋服流行,足袋工廠一直倒閉。



於是,便產生了《陸王》的熱血故事。
與其説是運動員的熱血,不如説是傳統產業的夢想與熱情在現代社會求存的殘酷物語。

當然,有看過都知道《陸王》是大團圓結局的。
《陸王》故事講述埼玉縣行田市的百年老店「KOHAZE屋」從事足袋製造多年,但由於日本國內對足袋的需求不斷減少,而戶外穿着、曾深受日本建築業工人歡迎的「地下足袋」(由足袋衍生出來的設計,將塑膠縫上足袋的底部,讓足袋可於室外穿着,猶如現代的便鞋)也受到愈來愈廉價的安全鞋挑戰。
而第四代社長宮澤紘一(役所廣司飾),某次在百貨公司偶然看到五趾運動鞋,靈機一觸就想到將公司的足袋改良,開發出結合足袋設計的運動鞋款「陸王」,並提供跑手使用。

這款「陸王」是以「きねや足袋株式会社」於2013年改良出的Running Tabi KINEYA MUTEKI「杵屋無敵」運動鞋系列為藍本。


埼玉縣的古墳
在《のぼうの城》初開場時,石田三成的本陣是在古墳的小山丘之上。而且,還説過「上杉氏也曾在此布陣」的話。埼玉縣另一個賣點,想必是古墳了。

電影中,28公里的長堤製造時曾打破了幾個埴輪。想必也是故意加插的場面,好提醒觀者埼玉的歷史。


埼玉縣最遠古曾經出現在《萬葉集》中。

雖然400年前沒有天守,電影也沒有説謊;但這裡的確曾經有過漂亮的櫓,不輸天守。

至於400年前石田軍水攻留下來的石碑,也能在博物館裡中看到。


最後是江戶時代忍城的地圖。

埼玉縣與文豪
田山花袋,一個沒有那麼多人認識的名字。他的名作是《棉被》。
行田市是他作品《口舍教師》的舞台。

離開博物館,石田三成跟成田長親再跟我揮手作別。

忍城之戰後由大將建立的高源寺
電影中,有「忍之鬼將」、「漆黑魔人」之稱的正木利英是相當重要的角色。
現實裏,他在戰爭之後,於忍城佐間口創立了高源寺,供奉死去的士兵。

這個寺廟現在還在忍城邊的水城公園旁邊。
這種英雄離開沙場皈依佛門的傳說不禁讓人感嘆起生靈塗炭的戰國時代了。
忍城/行田市鄉土博物館
日本、〒361-0052 埼玉県行田市本丸17−23
官網:https://www.city.gyoda.lg.jp/soshiki/kyouikubu/kyodohakubutsukan/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