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長恨歌》竟不是「回」眸一笑百媚生?

難得班門弄斧早陣子拙文《中國文學在日本》得到大家喜愛,今天就來談談平安時代日本人最愛的白居易名作《長恨歌》中的一個文字遊戲:「回」「迴」之辯。

在看NHK 2012年大河劇《平清盛》第25集時,後白河法皇在劇中閱讀著長恨歌。筆者眼尖,留意到他手中的版本上「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回」字竟作「迴」。

上網看過部份日本網頁,日版《長恨歌》留下來的版本是「迴」字為主。向喜愛文學的朋友查扮之後,後出以下結果:

查三省堂字典(現代,日本權威),基本觀點是通用(注意,是延字底——似乎現代日本少有用走字底的迴),見圖。日本戰國學者(明朝年間)「清原宣賢」《長恨歌並琵琶行秘抄》,使用「囬」。旁邊的小字是「一作眸」,表示有「回眸一笑」和「回頭一笑」兩個版本。

清朝兩位狀元张謇、劉春霖均使用「囘」。 清朝《四庫全書》(文渊阁藏本影印,權威)所收《白氏長慶集》用「回」。

查漢朝《說文解字》(權威),未收一眾異體字。

查清朝《康熙字典》(權威),資料甚少,未作細究,基本觀點是同「回」。

查臺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現代,臺灣權威),對比「回」、「迴」二字釋義,「迴」未收錄專有名詞(回紇、回教)及量詞(第一回)用法,其它與「回」同。 查古籍《舊唐書·列傳一四五·回紇》(正史),有「迴紇」用法,由「迴紇」一詞衍生的「回族」等詞同樣適用「迴」字。

此例證補充了臺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的不足。 查《漢語大字典》(現代,大陸權威),條目下注有以下內容: 據《字彙》,「廻,同回」。 據《篇海類編》「迴」字條目引用孟郊《怨別》 等,證明可以用作量詞。

查民國《中國人名大辭典》(民國,權威),有「回」姓,無「迴」、「廻」、「囬」、「囘」等姓。但「回」姓源於「回紇」一詞,而據《舊唐書》及《新唐書》,可寫作「迴紇」,所以「回」姓也可寫作「迴」。 諸橋轍次《大漢和辭典·第十一卷》第24頁(成書於昭和時期,至今權威),第38818號字,【迴】クワイ,回(8-4690),廻(4-9575)に同じ。[正韻]迴,與回同。[康熙字典]廻,按韻書,無廻字,據廣韻,廻當作迴。(注:括號第一個數字係卷,第2個數字係字序)。

查國語辭典中的確有「迴首」一詞,指亦作「回首」,並舉例指杜甫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詩有一句「春風迴首仲宣樓」,似乎舊時有此用法,應是相通。然而,「迴眸」又如何呢?

在今時今日的日版《長恨歌》中的現代語譯版,「眸を迴らして一笑すれば百媚生じ」卻似是楊妃眼波流轉,眉目傳情之貌。反之今日中國人卻會有「回頭時嫣然一笑」的印象。有云「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迴眸與回眸在今人的語感下似乎就有相異之處了!

更多日本傳統文化和中國文化比較文:

Kiri日語X文化教室: 按此

申請日本Telecom Square的Wifi 可供多人同時使用!

Telecom Square是日本公司,使用Softbank或Docomo 4G網絡暢通無阻~

http://www.telecomsquare.hk/kirisan/

訂閱Blog主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kiri.c.wong

關注Blog主微博:http://weibo.com/wongkiri

Related Posts

by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學士、日本語言及教育碩士。東京留學、旅居日本47道都府縣並多次深入採訪日本各地。興趣為和服、水引、日本明治大正文學、持唎酒師資格。著有日本文化書籍《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2017)、獨遊旅行指南《日本一人旅》(2019)及香港日本戰前交流歷史研究《爐峰櫻語:戰前日本名人香港訪行錄》(2022)、《爐峰櫻語:戰前日本人物香港生活談》(2023)。除本網站及FACEBOOK專頁「おしゃれキリ教室」,亦透過日本語雜誌「HONG KONG LEI」推廣香港文化散步。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