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戰80年物語:從香港天文台到東京的氣象神社】

最近我跟「日本相關的集中營」似乎頗有緣份。

看完《來自雪國的遺書》蘇聯拘留日本戰犯的西伯利亞戰俘營、《太平洋的奇蹟》塞班島的日本平民集中營,最近又接觸到日佔時期有香港赤柱的平民集中營和深水埗的戰俘營。

話說最近參加了兩個主題很冷門的香港日本歷史講座,兩次講座分別由香港歷史博物館及海濱文化導賞會主辦、岑智明主講,主題是日佔時期的香港天文台。

日佔時代香港大正公園的香港神社前世今生

前天文台台長岑智明熱愛研究香港風災以及天文台歷史,退休後親身赴英探訪後人們並進行口述歷史,配合更多新出土記錄以及文物,填補歷史空白之餘修正舊時研究之錯漏。

關於香港天文台在日佔期間的事情,比較多人知道的是日軍打來時,天文台台長Evans被關在赤柱的集中營、另一位天文台的員工Haywood則被當成戰犯,送到了深水埗(赤柱扣留的主要是平民,生活相對舒適,深水埗卻刻苦得多)。

Haywood 被俘時,正在元朗凹頭的天文台地磁觀測站試圖拆除。地磁觀測站是重要設施,可以量度地球磁場和地理方位之間的誤差,校正指南針,確保導航準確。他在試圖拆除重要設施時被俘,再加上本身的義勇軍軍官身份,所以就算當時他是以平民身份被俘,後來也被當作戰俘扣押在深水埗戰俘營

後人聽故事總覺得津津有味,當事人肯定是既慌張又恐懼。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都受盡壓力期間,被困深水埗Haywood的透過觀察月亮變化計算潮汐,最後在潮漲日子成功逃脫;在赤柱Evans等人瞞過日本兵的看守,不知用什麼方法,在煙仔盒的背面偷倫記錄了雨量、風速,竟然還有氣壓!對於如何記錄氣壓這回事,水銀從何而來實在百思不得其解:難道打破血壓計土法炮製!?

講座中還有幸看到日軍記錄香港天文氣象,這些都是專程飛去日本,並透過李約瑟最後的弟子塚原東吾教授幫忙才面世。

由於第一次聽這種兵,所以我去搜尋了「氣象兵」,獲得了以下的資訊:

陸軍氣象部是大日本帝國陸軍的機關之一,昭和13年(1938年)根據「陸軍氣象部」設立,使用的教材主要根據挪威的氣象家Sverre Petterssen

氣象兵分別為陸軍和海軍提供戰爭中作戰必不可少的氣象資訊,後來為了消除陸海官的重複而進行過整合,還在昭和19年(1944年)還建立了氣象神社。

這氣象神社位置就在大日本帝國陸軍的陸軍氣象部內,現在氣象部當然消失了,不過神社香火依然茂盛,還販賣晴天娃娃御守。神社在動畫《天氣之子》中都曾經出現過,現在是全日本唯一氣象相關的神社。

神社就在高円寺,好多年前我去過,原來前身竟然跟戰爭有關。

我們繼續回到台長的講座吧!

//從昭和17年(1942年)1月到12月:我剛好在香港工作了一年。位處九龍那邊的英國天文台是我工作的地方,它在一座不太高的小山丘上,可以一覽香港島,建築物也很氣派。

將校居住在台長宿舍,下士官、兵、軍屬居住在職員宿舍。因為房間數量多,我這個入隊三年的上等兵,也能獨佔一間房。估計總人數只有十四、五人,英國製造的轎車卻有兩輛。和我同年資的伍長小川英夫氏每天前往司令部領受命令,戴著不知是誰給的、將校用的帽子。//

在歷史博物館的講座舉行期間,我聽到有人提出日本落力研究氣象,目的是為了讓炸藥透過氣球飄洋過海去到美國。這些氣球由平民百姓手縫,有些計算正確的曾經成功到達目的地,造成森林火災。

我聽完之後驚為天人,由於沒有在博物館看過實物,實在很難想像實物。朋友笑說:製造出來的都飄洋過海了,沒有成功都掉在海中心啦!

本文於2025年10月12日刊登後,收到了網友們親切的指導。

Alan Shiu:

//風船爆彈所利用既Jet Steam確實是在1920年代,由日本氣象學家發現的。當時該論文在日本以外的國家廣為人知但沒有人重視,因為Jet Steam形成在23000至40000尺左右,當時的飛機不能飛到這高度所以覺得沒什麼利用價值。但戰時日軍就發現到這個天然現象而設計風船爆彈,以時間制及氣壓計持續控制氣球在Jet Steam範圍內就可以持續向東飛向美國。//

Kelvin K Chow:

//日軍氣球炸彈可飛越太平洋,有幾個落咗係加拿大。//

FLOATING TERROR – BALLOON BOMBS OVER CANADA

Tags: 日治香港, 日佔香港, 三年零八個月, 大東亞戰爭, 香港天文台歷史, 日本二蕙, 二戰香港, 香港集中營, 香港二戰史, 香港抗戰史, 天文台台長

Related Posts

by
香港80後歷史作家、專研香港日本戰前民間交流史。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學士、日本語言及教育碩士。曾於東京留學、長年於日本47道都府縣深度旅遊。對日本明治大正時代文學、和服著付、平成潮流文化有深入認識,並持日本唎酒師資格及香港旅遊領隊資格。 著有《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2017)、《日本一人旅》(2019)、《爐峰櫻語:戰前日本名人香港訪行錄》(2022)、《爐峰櫻語:戰前日本人物香港生活談》(2023)、《悠遊日本》(2024)、《在水一方:在日本尋找中國歷史》(2025)。 除本網站及FACEBOOK專頁「おしゃれキリ教室」,亦透過日本語雜誌「HONG KONG LEI」推廣香港文化散步。
Previou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