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舊香港看日本史】德川幕府鎖國政策下來香港的日本人

透過歷史課本我們很早已經知道日本有派遣唐使到唐土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和文化。到了明代倭寇、又或者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年代的商人武士當中會否又有住在香港的日本人呢?說實話我們並不曉得。

講歷史故事不能子虛烏有,追溯最早歷史資料,KIRI老師發現最初在香港定居的日本人是四位九州出身的日本居民

他們來到香港定居時是德川幕府弘化(こうか)年代,竟然比「文明開化」日本人堂而皇之出國留學的明治維新還早了¼個世紀!

今次的故事比較長,要從十九世紀末30年代開始講起。

講明是日本人的故事,當然是由他們的家鄉——日本開始講。大家都喜歡的戰國時代在關原之戰後終於天下一統踏入平靜的德川幕府時代。

太平盛世過了幾百年自然又會有衰落的一天。在挽回德川政權劣勢的天保12年「天保改革」之前的天保6年(1835)年,肥後(今日的九州熊本縣)有一位名叫原田庄蔵的男人擁有小型搬運船。

肥後(今日的九州熊本縣)

這個男人帶着三名船夫和滿船的番薯(サツマイモ)從熊本天草出發打算去長崎的時候遇到惡劣天氣,經過35日漂流之後到達菲律賓群島。

好不容易再花了30天時間這群生存意志堅強的男人到了馬尼拉,滯留兩年之後果然必有後福—1837年3月,庄蔵他們遇到了前往澳門的西班牙船。

這九州四人組大難不死,他們是今次故事的主角—最初到香港定居的日本人。

到達澳門之後他們接受了德國傳教士 Karl Friedrich August Gützlaff(漢名:郭士立)的幫助,定居在澳門。

這位當年32歲的郭士立除了傳教之外同時也是歷史上第一位到訪上海的歐洲人。除了上海之外他還到過朝鮮以及沖繩。

德國傳教士 Karl Friedrich August Gützlaff(漢名:郭士立)

大家先不要着急他們何時去香港,上帝給他們的試煉可不是這麼簡單的。來到澳門的四位九州人很快就取了洋名,根據歷史記載他們的家鄉以及當時年紀如下:

原田庄蔵(Heart,28歲)肥後國飽託郡川尻

寿三郎(Fortunate,25歲)肥後國玉天郡

熊太郎(Bear,28歲)肥前國島原

力松(Strong,16歲)肥前國島原口之津

從以上的資料可以看到如以現在的地理去區分頭兩位是熊本縣居民、之後兩位是長崎縣居民。

熊本熊和加藤清正的熊本城

四位的家鄉都有長年被客人投訴咀咒的「香港**航空」飛機直達,KIRI老師表示我都有用過熊本以及長崎的機場(笑)。

但是!這四位去到澳門的九州人並不是最早去到澳門的日本人。

原來當他們去到郭士立的宅第時已經有三位天保3年(1832年)從鳥羽港(今日的三重縣)乘搭尾張迴船「寶順丸」出發前往江戶失敗的日本人了!

九州四人組他鄉遇故知?

所以如果你是澳門的朋友,請你記着最早到達澳門的日本人並不是庄蔵的「九州四人組」。

曾經和九州四人組同住在郭士立宅第的三位日本人分別是岩吉(又名「岩松」)、久吉山本音吉(又名「乙吉」)。話說音吉當年14歲,長大後在上海一間英國商社工作還娶了一個新加坡人老婆。

音吉跟老婆移居新加坡成為最早定居新加坡的日本人、也是日本首位環遊世界之人。這位音吉後來成為翻譯人員以「オトー(同「音」同一讀音)」之名成功回到江戶、也去過長崎。

故事扯得很遙遠,總之就是九州四人組的庄蔵和船夫還有尾張寶順丸音吉三人一起在澳門住了三個月。

參考資料:http://ktymtskz.my.coocan.jp/denki2/hyoryu1.htm#5

KIRI老師表示:尾張除了出了個大傻瓜織田信長拿著地球儀嘖嘖稱奇,原來還出了首個環遊世界的日本男人、首位成為新加坡居民的日本人!

1837年的7月4日,這七位日本人終於等到機會回國,他們與其他外國人一起乘搭Morrison號以江戶為目標出發。

望着大海踏上歸家之路吧!

雖然7月12日他們已經去到沖繩,但是沖繩的人聽到情況之後認為乘搭日本船太危險,建議他們乘搭這艘外國船回去九州的鹿兒島。

7月29日他們終於看到富士山, 30日在驟雨之中成功駛入江戶灣。原來因為伊豆一帶早就收到通知所有外國的船都不能進入港口必須以大炮攻擊,所以Morrison號竟然受到今日千葉縣房総半島州崎炮台還有浦賀平根山炮台夾岸攻擊。

無計可施之下唯有冒着狂風暴雨去到今日神奈川縣的橫須賀暫避。

1837年 Morrison號事件

死心吧!你們只不過是撥出去的水

Morrison號後來再次受到攻擊,唯有放棄前往江戶轉到尾張組出發的鳥羽港。再次遇到天氣影響無法前往鳥羽的Morrison最終決定前往鹿兒島,兩位熊本居民跟陸地上面的日本人交涉過後回到船上。

結果,薩摩藩決定跟從幕府的規則格殺勿論,對他們施以炮擊。

無法在鹿兒島上岸的Morrison號改去長崎同樣不果,最後考慮過由於鎖國令違反回國必成罪人這些海上的漂泊日本人決定回到澳門。

1837年回到澳門共七位日本人本來一直以靠外國人提供的生活補助生活,可是同年9月英國停止援助,逼使他們需要搜索謀生的方法。

尋找新天地在香港落葉歸根,好嗎?

1842年,根據《南京條約》香港島割讓英國。

九州組決定到成為英國殖民地的新天地-香港展開新生活,時為1845年。

1842年,根據《南京條約》香港島割讓英國

這是明治維新前23年、清廷割讓九龍半島之前15年的事。當時日本是天保改革失敗、踏入弘化年間之際。

下一篇,我們會繼續追蹤這四位出身九州的日本人去到「新天地」香港之後的生活。

延伸閱讀:

歡迎購買書籍或課金支持本網營運及網上寫作

Payme Link:https://payme.hsbc/kirisan (請使用手提電話打開連結)

Paypal Link:https://paypal.me/wongkiri

日本一人旅 按此

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 按此

Tags: 德川幕府, 鎖國政策, Karl Friedrich August Gützlaff, 郭士立, 日本史, 香港史, 日本人在香港, 山本音吉, 音吉, 弘化, 庄蔵, 香港日本人, 香港日本, 馬禮遜號

Related Posts

by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學士、日本語言及教育碩士。東京留學、旅居日本47道都府縣並多次深入採訪日本各地。興趣為和服、水引、日本明治大正文學、持唎酒師資格。著有日本文化書籍《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2017)、獨遊旅行指南《日本一人旅》(2019)及香港日本戰前交流歷史研究《爐峰櫻語:戰前日本名人香港訪行錄》(2022)、《爐峰櫻語:戰前日本人物香港生活談》(2023)。除本網站及FACEBOOK專頁「おしゃれキリ教室」,亦透過日本語雜誌「HONG KONG LEI」推廣香港文化散步。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