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的珍珠港偷襲事件:以《珍珠港》《夏威夷馬來沖海戰》《虎虎虎》為比較

中國人說抗戰14年,香港人說抗戰3年零8個月。跟老早侵略中國大陸不同,香港保衛戰是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打個序幕的珍珠港事件後6小時才正式開始。

如果收窄範圍呢?有「珍珠港」出現的電影也太多了,山本五十六相關、東條英機相關、中途島相關⋯⋯⋯通通都有「珍珠港」!最後把我已知的、主題只環繞寫珍珠港的統合後,揀選了1942年《夏威夷馬來沖海戰》、1970年美國的《虎虎虎》、還有2001年同為美國的《珍珠港》,以下為各位介紹。無論你是全部看過、打算找來看,都可以參考以下簡評。

它是世上最早珍珠港電影、日本史上最早特攝片。作為偷襲珍珠港事件一周年紀念,日本在1942年12月8日上映,並由海軍省和大本營直接提借拍攝援助、黑澤明老師山本嘉次郎監製、昭和知名女優原節子出演。

無論是小至海軍帽子至學校的訓練、還是航空母艦赤城的局部細節通通都以1941年的原貌紀錄在電影之中。而高空俯瞰整個珍珠港的片段,則通通是特攝拍下的。由於太過迫真,有傳電影上映時美國還把特攝片段當成紀錄片。

電影最吸引的是可以看到沉沒前的赤城戰艦真身。CG圖片、戰艦模型看得多了,真正百聞不如一見。至於服裝、環境、學習時數、體能鍛鍊,都是最緊貼當時真相,沒有任何時差。因為這正是戰爭期間拍攝的電影,絕對不會出現武器或服裝還原度失真的情況。

如果想了解更多當時的洗腦政策,這套電影更是非看不可的教材。透過本電影,日本政府向國民灌輸出七生報國、英氣長存的名言和名場面屢見不鮮,彷彿螢幕前的我們也回到1942年成為日本普通國民,正在受着政客們的循循善誘,上戰場為國捐軀,絕對正宗的「樣板戲」!

原節子之後被垢病曾經拍過推廣戰爭的電影,但是對於她的人氣完全沒有影響。我有猜想過三個原因:第一、國家叫你拍、你可以不怕?第二、戰爭都過去了,別再談那麼多!第三、有實力的演員不會因為政治立場去放棄好電影。

在三齣珍珠港相關電影中國個人最欣賞的是1970年的《虎虎虎》。電影中比較平均分開日本和美國的角度去拍攝,透過凸顯了美國的疏忽以及日本的老謀深算兩者的差距,形成強大張力,以內容鋪排來講即使沒有歷史背景都很容易投入其中。

《虎虎虎》花了不少場面在兩國的外交來往上。例如美國嘗試破解日本暗號、跟日本外交使節和談、珍珠港襲擊最後通牒的時間上完美錯失等等,這些日美溝通部份是其他電影中相對少見的。最後結果我們都知道,當美國人好整以暇地過悠閒早上,看見頭頂一堆飛機還以為是B-17 運輸機運送物資來了,原來日本軍已經打到來了!

電影用心鋪排了山本五十六的睿智頭腦,跟後來的電影《聯合艦隊司令長官 山本五十六 》(2011 )一樣。山本五十六拒絕珍珠港偷襲成功後乘勝追擊, 也知道偷襲珍珠港可以讓日軍在半年到一年期間所向披靡,但美國復原的能力極快,倘若日本看輕了美國這強大的角色,最終只會滅亡。

個人建議:把《虎虎虎》連同《中途島戰役》(2019)以及《聯合艦隊司令長官 山本五十六》(2011)同時欣賞。

假如各位師兄想帶女朋友看關於偷襲珍珠港的電影, 2001年的《珍珠港》保證是不二之選。它符合了美國電影應該要有的商業鋪排,3小時如同鐵達尼號講到愛情的無奈和人性的自私,真是典型的愛情片。

與其說它是戰爭片,不如說是以戰爭做背景的蕩氣迴腸愛情片。各位不用擔心女朋友覺得悶或者血腥殘忍,因為主角都是俊男美女,而且還有符合大家幻想的美國金髮悄護士。

故事背景是一群俊俏的美國大男孩決定當兵,在戰地醫院邂逅了護士們。電影圍繞着這些年青人的愛情故事,以及第一男主角死而復生、但未婚妻已經另尋新歡的典型三角戀。未婚妻的新歡正是第一男主角的好兄弟,第一男主角本來痛不欲生,但最後在珍珠港戰役中好兄弟戰死,大家都悲哀不已。最後第一男主角和原本的未婚妻結婚,撫養好兄弟的遺腹子。

明明以電影的名稱來講《珍珠港》似乎是戰爭片,偏偏好像《鐵達尼號》不是紀錄片講歷史,而是講大時代中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

個人感想:放過我吧。

Tags: 山本五十六, 珍珠港, 夏威夷馬來沖海戰, 虎虎虎, 東條英機, 中途島, 日軍炸掉油庫, 山本嘉次郎, 日本首部特攝, 日本特攝始祖, 原節子

Related Posts

by
香港80後歷史作家、專研香港日本戰前民間交流史。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學士、日本語言及教育碩士。曾於東京留學、長年於日本47道都府縣深度旅遊。對日本明治大正時代文學、和服著付、平成潮流文化有深入認識,並持日本唎酒師資格及香港旅遊領隊資格。 著有《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2017)、《日本一人旅》(2019)、《爐峰櫻語:戰前日本名人香港訪行錄》(2022)、《爐峰櫻語:戰前日本人物香港生活談》(2023)、《悠遊日本》(2024)、《在水一方:在日本尋找中國歷史》(2025)。 除本網站及FACEBOOK專頁「おしゃれキリ教室」,亦透過日本語雜誌「HONG KONG LEI」推廣香港文化散步。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