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情電影歷史旅程:從桃色電影到AV王國
對於中港台的男性來説,與其説性的啟蒙是來自朋友,不如説是朋友介紹的AV女優。「蒼井空是大家的老師」這句網絡戲語,並不是謊言。
比利時旅行 2012 布魯塞爾大廣場 舊街散策悠閒遊
2012年夏天, 在荷蘭親戚的家居住期間一個平日, 來到了布魯塞爾打個轉. 又沒有預先準備也沒有什麼一定要去的地方, 就簡簡單單在路上閒逛. 沿途走往布魯塞爾大廣場看到很多可愛的小屋,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素材拼在一起很是好看. 要是大家小時候有看過丁丁歷險記, 相信對右面的情景不會陌生. 很多人以為丁丁是法國故事, 其實是比利時的. 不過由於使用法語, 所以大家有錯覺吧! 記得2012年年初, 香港的九龍機鐵站商場圓方也有丁丁的佈置, 可見香港也有不少讀者吧! 你也是丁丁的讀者嗎? 離開了法國, 荷蘭街上很少看到馬卡龍, 但是比利時是巧克力大國, 甜品也絕不令人失望. 要是大家不是只追求名牌非Laduree不吃的, 試試街上不同的小店的馬卡龍也是一大樂事. 各店都有以不同的卡通人物作招徠, 丁丁自然不在話下了. 這個撒尿小童大家都聽過了吧? 戰爭時他發現了炸彈, 用一撒尿救了整個城市. 因此在布魯塞爾, 撒尿小童的銅像是非常著名的地標. 只是我不知道這個人形的巧克力怎麼吃啦… 來到比利時, 香港人發狂一樣搶購的是各種名牌巧克力. 這裡有很多不同的限定版, 價錢是香港的六折七折左右, 不過大家記著考慮天氣啊! 可惜的是這裡的Godiva竟然沒有我最喜愛的雪糕!!! Leonidas, 香港也有的巧克力店. Godiva, 不用我介紹了吧. 天開始黑了, 大家將就點看… 這是用iPhone4拍的, 實在不太行啊. 右面的是Kiri想給大家介紹的品牌… Kiri想向大家介紹的是這個牌子. neuhaus. 在歐洲很多機場都能夠找到, 個人覺得比著名的Godiva好吃又便宜一點點. 老是買Godiva會悶的啊. 不過要是講名牌效應, 沒法子了, 這個在香港知名度真不高. 店內有丁丁的人形紙牌. […]
香港科學館:軍事天才凱撒大帝 親手砌羅馬拱門 送2013座枱月曆
羅馬帝國是世界古代歷史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全盛時期古羅馬的版圖曾跨越歐洲、亞洲和非洲三大洲。在古羅馬眾多領導者中,凱撒大帝可算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軍事將領、政治家和發明家,他英勇善戰,南征北討,建立了顯赫的功績。如果我們能穿越時空,回到古羅馬時代,一定會驚歎凱撒大帝和古羅馬人的設計和創意。他們應用基礎科學原理設計出不少精巧細緻,攻擊和防禦兼備的軍事武器、重型機器,以及興建宏偉的建築物。後人更從羅馬帝國承傳了許多知識和技術,並沿用至今。 「軍事天才凱撒大帝」是一個科學與歷史共融的展覽,展出超過四十多件古羅馬的物件、工具和互動機械裝置,展示當時的軍事、測量、運輸、建築和娛樂等技術,帶領觀眾回到二千年前的古羅馬帝國,真正地認識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含意。 先來到展覽館的入口, 佈置很精美! 金色的門口很有古代帝國風範. 一進場即被無數可活用的真實模型吸引住了. 往往只能在書本上閱到的模型和機械, 變成可以用手動的實物, 比看3D的動畫教學更加容易明白! 入口處不忘放置凱撒大帝的雕像, 以及有關他的介紹. 這是試穿的角落. 喜歡Cosplay成古羅馬的戰士嗎? 接著是唸古代西方史時經常會接觸到的課題: 羅馬城市的供水, 驛道, 等等我們現代稱之為城市規劃的課題. 古代的人十分先進, Kiri曾經到訪過活火熔城下滅亡的龐貝, 深明羅馬人的智慧絕不簡單(相關連結見最底)! 接著是有關羅馬的建築物, 左圖的拱門今時今日仍被廣泛使用, 可是大家知道這是怎麼砌出來的嗎? 看圖即想起, 這種羅馬拱門很常見對不? 有關右面的水道橋介紹可詳見本Blog另一篇旅遊文, 連結在本文最底部 然後是羅馬鬥獸場的介紹和裝備… 在無數藝術品和文學作品中出現過的牧神. 希臘神話和羅馬神話的神都是一樣的人物, 可是名字有所不同. 例如天帝Zeus在羅馬名叫Jupiter, 天后Hera叫Juno. 接著來到砌模型的時候了!! 首先你會在地上看到三塊木板和一堆亂石, 看看Kiri把它們砌好了!! 這可是多年來讀歷史學會的技術, 想不到在這裡派上用場了(笑) 拿掉模後就成功建好一個拱門了!! 到底是什麼原理呢? 答案在此: 完成了砌模型之後, 填妥相關問卷調查, 交回職員便能得到香港科學館限定非賣品:『軍事天才凱撒大帝』展覽桌上月曆一個, 裡面有齊所有展品的資料, 中英並集, 很有學習價值!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 以下的文章也許都會適合您: 法國旅行blog 2012 歐元紙幣上的世界最高古羅馬水道橋https://www.kiri-san.com/blog/articleDetail/1464.htm 意大利自由行 2011Aug 活火熔城真人版:龐貝Pompeiihttps://www.kiri-san.com/blog/list/81/2.htm […]
不經不覺已經600年歷史的衙前圍村
原文摘錄自明報, 希望各位香港人留意和關心香港日漸消失的舊東西. (以下為節錄, 長短經Kiri略作修整) 2012年12月17日最後一次古諮會會議上,爆出14年光景的仿唐建築物志蓮淨苑被編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匪夷所思,更諷刺的是﹕那邊廂,九龍一條唯一的古老村落,剛靜悄悄地滅了。 日藉水彩素描師山口潔子筆下的衙前圍村 由於香港只得一個機會申報聯合國文化遺產,若考慮較有代表性的黃大仙祠或油麻地天后廟,其資格更具說服力。至於衙前圍村,不像「政府山」、「磅巷」,沒有關注組等代為申冤,古物古蹟辦事處就懶得青睞,一點兒評級也欠奉。相比法定古蹟的荃灣三棟屋,及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的沙田曾大屋、元朗吉慶圍,同是圍村,這條九龍古村更顯自慚形穢,遭冷落對待。印象中,多年前明報《世紀版》有一篇文章,標題為〈急救六百五十年老村〉(編按:2006年9月20日刊登),猜猜作者是誰?不是歷史專家學者或古諮會袞袞諸公,而是今天「國民教育」一役的焦點人物——陳惜姿女士。薄扶林村,近期也有人提一提。相反,衙前圍村,卻被完全遺忘了。難以相信:去年剛好是該村建成660年,竟是它的死忌。 衙前圍村天后廟一塊「廟史」的碑石,提及該村建於元朝末年(1352年)。自雍正二年(1724年),村民才能安居樂業。村內首屆太平清醮於雍正四年(1726年)舉辦。衙前圍村的名字最早記載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之《四庫全書》中的〈粵閩巡視紀略〉,也收錄於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之《新安縣志》,當年叫「衙前村」。「衙前」,望文生義即「九龍寨城衙門」前面的村落,因該衙門而命名的古村,還有衙前塱村及衙右頭村。連同衙前圍村的湮沒,九龍東部的村落,全部已消失,包括﹕大磡村、之嶺村(分上、下之嶺)、瓦頭村、竹園村、沙地園村、莆崗村、隔坑村、沙浦村(分上、下沙浦)、石鼓壟村、打鼓嶺村、東頭村、衙前塱村……等。 高空向下望 很多人誤會衙前圍村本來有一幅圍牆,其實「圍」是指圍屋,四邊的村屋圍村而建,彼此相連緊貼,像一道防禦網,這些單邊屋只用作廚房、養家禽和儲存禾草,中間圍的村屋才是民居。手頭上有一張1884年的衙前村古地圖,原來村的外圍真的有護城河及吊橋,位置即今天「慶有餘」的入口。地圖更顯示有四座「更樓」建於衙前村之東南西北角。傳說村內更有兩座大炮,用來抵抗海盜。1926年,政府開闢九龍城數條街道,均以附近的古村命名,有﹕衙前圍道、石鼓壟道、沙浦道、蒲崗道(後易名啟德道)和打鼓嶺道。1940年,興建首間衙前圍村公廁,地點在今天公廁東面旁邊。 日佔時期,日軍曾下命令﹕「三天內要夷平衙前圍村!」後來村民甘願當勞役,替日軍擴建機場,搬運沙泥填海,換取保留整條村。為何日軍要滅村?原來衙前圍村的位置剛巧阻礙沙泥運輸的去路。1965年,華民政務司曾計劃以換地形式,收回衙前圍村,但考慮到當年換地條款﹕一間約300平方呎的村屋,須給回村民一間800至900平方呎的新屋,政府平衡利害,覺得不划算,最終放棄收回衙前圍村。 幾十年前的衙前圍村 這條古村僥倖苟存於日治及港英統治期間,偏偏逃不脫今天地產霸權的魔掌。1982年發展商長實開始收購衙前圍村,買一間拆一間,多年收購後,原本村屋有約120間,今天只剩得不足20間,像「一排牙,剝剝,剝剩兩三隻。」假若你是誓守家園的村民,面對眼底下已變了死城的衙前圍村,十室九空,恐怕最終也「自願」向發展商低頭! 原文 何國標 圖片來源 網上 訂閱Blog主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kiri.c.wong 關注Blog主微博:http://weibo.com/wongkiri
香港郵票發行150週年郵票免費展覽 蓋郵戳放題
踏入2013年, 又是新一期博物館展覽了. 年初比較吸引的固然是香港藝術館Andy Warhol的展覽, 但吸引筆者的還有一個位於歷史博物館的郵票展. 這個香港郵票發行150週年展雖然很細小, 但比起平常博物館的免費展, 面積上大了1/3左右(咦, 這到底是讚還是彈…) 加上展版用上的郵票正好是2012年12月出品的郵票, 這個系列筆者很喜歡(因為有很多漂亮的筆和顏色很粉…)所以絕對不忘找天去和它拍照留念… 入場即見很多讓大家回憶起童年, 少年, 青年時代的郵票. 例如這輯1997年通用的郵票, 拼上來是維港景色. 這既沒有政治立場又最能表現香港特色, 彩虹色更是一絕. 比較舊一點但相信和筆者年紀相近的朋友, 你由第幾行開始使用呢? 第五套筆者也沒有使用過… 第六套見過… 真正使用過的, 是第七套呢! (其實我覺得愈舊的愈漂亮!) 接著的是比較珍貴的文物了. 香港開埠50週年紀念郵票! 這個年代的郵票充滿英殖色彩. 這也是十分珍貴的女皇頭郵票. 除了古董外, 展覽館中還有不少搞笑又充滿香港特色的創作郵票. 其實香港的郵票(有部份)也很漂亮的. 這是一個筆者很喜歡的系列! 最後, 說過的事要做… 這就是和郵票展版的合照. 郵票拼成牆壁真好看!! 不得不提醒Postcrossers和喜歡集郵戳的朋友的重要情報!! 即日起在展覽館裡可以任意蓋郵戳 – 可以打在記事簿或明信片上呢! 這是筆者帶去的明信片. 日子正好是綠色的印. 這陣子明明去了中央郵局兩三次都看不到郵戳, 太走眼了! ! 到底放在什麼地方啊!! 這些明信片再貼150週年的紀念郵票寄給外國喜歡集郵的朋友多好啊~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以下的文章也許都會適合您: ❤香港外的朋友注意❤交換明信片+青馬大橋/天星小輪郵戳! 即日起開始https://www.kiri-san.com/blog/articleDetail/1523.htm ❤手作り立体カード❤透視式3D 咭片製作https://www.kiri-san.com/blog/articleDetail/1476.htm 【淘寶精品入手④】Postcrossing必入明信片 […]
城市百態Sketchbook: 山口潔子的水彩素描
2013年新年第一篇文章, 先來給大家介紹1月的好節目:畫廊賞畫! 一般來說, 我們賞畫, 看的多是外國的中國的風景和人物, 鮮見以水彩形式畫成的, 一般的香港百態. 所以這次介紹的是筆者的舊同學, 現居於香港的山口潔子小姐的作品. 上次的展覽館位於遙遠的中文大學的Shaw College, 今次移師心臟地帶- 中環, 希望有興趣的朋友多加留意, 不要錯過欣賞的大好機會! 初次認識山口潔子是在2009年的香港中文大學, 那時筆者正在上日語的教育碩士課程. 筆者有幸和山口小姐修讀了數個課程而熟悉. 後來得知山口小姐還同時在本人的母系 – 歷史系擔任助教, 更覺親切. 當時偶爾在山口小姐的臉書看到她的作品, 不禁驚為天人. 相比起一般以維港, 天星小輪, 鐘樓.. 等等『地標』而作畫的作品, 山口小姐的作品是在普羅大眾的角度去看香港的. 她的筆下會有我們熟悉的街道, 老店, 便利店, 紅色小巴, 教堂, 或者茶餐廳. 不經意的驚鴻一瞥, 在她的筆下成為了永恒的, 淡淡的彩彩的, 屬於平民百姓的東方之珠. 山口小姐是UC Berkeley建築系的畢業生, 並於京都大學取得博士學位, 主攻東南亞建築歷史. 對於歷史建築物, 她有一套獨特的眼光. 筆者被她的細膩筆觸所吸引, 除了香港的風景畫外, 尤其喜歡她的法國, 比利時, 意大利等繪畫作品. 黑白的作品相對上較少, 但同樣出色. 這幅巴黎的春天百貨就生動地把巴黎街頭的情景表現出來. 有關山口小姐的作品展, 請大家看以下新聞稿: […]
香港海防博物館:紙製武器 我對日本百感交集
這次是筆者第一次寫海防博物館, 不知道在座有沒有同樣有參觀過的呢? 最近它有一個特備的展覽, 絕對是國民教育的最好教材, 也是唸傳媒, 日語, 政治, 歷史的同學仔們值得去參觀的. 這就是:日軍侵華的政治文宣 – 英文我們一般會叫Propaganda, 筆者感覺是一些負面的東西, 利用傳媒去作政治教育和洗腦之用. 在直接去參觀之前, 建議大家可根據筆者的路線介紹, 活用定期展品去輔助了解這些紙製的武器. 在海防博物館裡有常設的展館, 其中6~10號館是近代的歷史的, 詳細解說了日軍侵華時香港如何淪陷, 英國及本地人如何奮戰, 還有港督如何被軟禁等等. 這些模型, 短片, 文物都有助你先打好一個心理準備. 例如, 你可以看到日軍的軍服, 捉拿的中國人, 以及有聖德太子的香港貨幣. 這些東西在香港歷史博物館是沒有那麼齊全的, 尤其是有關軍事和防守, 戰事的內容經過. 這張昭和十六年的聲明, 提到了日本自認為為香港驅除了洋鬼子, 把香港重新帶回亞洲, 從此日本為首的大東亞共榮就可以帶同眾亞洲人們去和歐美的烈強對抗. 這就是「紙製武器」的序幕了. 政府把日本要做第一的軍國主義思想建立在「大東亞共榮」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之上, 其實這一切都只是粉飾. 看完常展覽館, 樓上便是特設展覽:紙製武器了. 有一些清代舊圖, 為中日的戰爭掀開了序幕. 甲午戰爭, 北洋慘敗, 馬關條約…. 這些耳熟能詳的詞語, 我知道, 在無數哈日的年青人心目中, 根本不值一提. 今日日本的繁盛, 以及過百年的高識字率, 中國, 清王朝「提供」的錢可少不得了! 要是有學生讀過世界歷史科, […]
比利時旅行 2012 弔古戰場! 在滑鐵盧遇上1815年的法國軍隊
2012年年中, 除了在法國接近兩星期這裡去那裡去, 還在荷蘭的親戚家待了一星期左右, 接著又駕車去了比利時. 在比利時的時間不長, 所以除了著名的布魯塞爾廣場外就到了滑鐵盧戰役的滑鐵盧. 一直聽聞這裡有重演軍事場地的表演, 而且登上獅子雕塑可望到很美的風景, 遙想當年的戰事, 所以很是期待! 現在Waterloo原址已經改裝成博物館, 喜歡到訪古戰場的朋友來到大可以憑弔一番. 足下埋葬的無名屍骨, 還有壯志未酬的血汗, 都已經湮沒在這漂亮清幽的環境之中. 我國有『弔古戰場文』把古戰場寫得恐佈又神聖, 但在這裡滑鐵盧之役彷彿已經變成了只存在人們心中的歷史. 在草地上果然看到很多『1815年的法軍』, 如同看電影!! 可以走近去看法軍在煮食@@ 在拍下這幅真實感超高的相片後, 法軍竟然打開了蓋子請我吃裡面的東西!! 原來連食物都是真的! 這個博物館好有趣啊! 這堆法軍後來還在帳篷裡切面包和水果… 也分為遊客們了! 夾在一堆比利時人(法國軍人是這裡的員工裝扮的啊)中間, 我顯得十分嬌小! 手機拍得不太清@@ 大家的服飾都十分講究, 好美! 要是大家有留意, 剛才的相片中都看到小山上有一只獅子. WIKI上的資料說: There is a memorial in the form of a statue of a lion (looking towards France) on a hill, with 2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