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記:明治大正文豪夏目漱石散歩》【香港篇】1900年9月秋夏目漱石的香港彈丸旅

明治大正年間的大文豪夏目漱石老師曾經來過香港兩日一夜這件事,我相信無論是在日本、香港兩個城市裏面知道的人可能10萬人裏面都沒有1人。

太冷門了,連「新宿漱石山房」的展示板小字都不能看到「香港」的名字出現。

但是沒有什麼人知道不代表事情沒有發生過。

的而且確在夏目漱石老師留下來的《漱石日記》裏面,清清楚楚白底黑字地記錄了9月19日到9月20日兩天,他曾經在香港九龍上岸、然後在香港遊覽了九龍以及中環的事情。

我嘗試用各種零碎的資料,整理了這一小段1900年明治日本和英屬香港的淵源。

非常感謝從旁協助過的恒松郁生教授、馬冠堯先生、蕭險峰先生、侯清儀先生、生田目伸二先生、大久保健先生、佐倉卓男博士(以上排名不分先後)。

我用香港舊照片做了圖方便大家看,首先來看看夏目漱石老師的日記是怎麼寫的。

雖然說是兩日一夜,但只能說是24小時稍息的旅程吧。

9月19日夏目漱石老師先在九龍上岸、到過鶴屋、皇后大道然後以船回程。
9月20日夏目漱石老師再次過海,坐山頂纜車上山。但因為身體不適所以很早回船。

我嘗試把夏目漱石老師兩天的旅程再加頭尾各兩天變成六天的旅程日記、翻譯成現代香港人看得明白的中文再請曾經為香港電台翻譯效力的日語博士佐倉卓男老師再三檢查過中文和日文的版本是否意思正確。

以下為佐倉老師修正過的版本:

【到港前兩天】 9月17日星期一,船抵福州。由於夏目漱石早前暈船,這天身體欠佳還拉肚子,所以心情並不愉快。下午四時到福州炮台四處觀光後,看見有些支那人帶著雜貨來叫賣,更是吵鬧至極。一位風呂職員兼演奏家,帶着古服來售賣,我也買了一件來穿着。

9月18日星期二,風平浪靜。到了附近的島嶼觀光。腸胃也康復不少,可惜雨水不斷,濕漉漉的甲板讓人不快版。

【香港停留】 9月19日星期三,微雨仍舊不斷,天漸見晴。下午四時左右到達香港,船隻停靠在稱為九龍的地方。從此處往返香港島的小蒸氣船絡繹不絕,如同馬關海峽的門司港一樣。位於山頂的大樓高聳入雲,海旁的華廈鱗次櫛比,景色優美。我花了十錢來到一家名為鶴屋的日本旅館,可是骯髒不堪實在不宜入住。

飯後看過皇后大道便搭乘返回九龍的船。從船上看出海面,倒映着萬家燈火的夜色,與其說是儼如天空的閃閃繁星,不如說滿布鑲嵌着晶瑩剔透的寶石更為貼切。漫山遍野鋪滿閃鑽紅寶,時為晚上九時。

9月20日星期四,下午再到香港島登上山頂。用鋼索來牽動的纜車,登上60度的陡峭斜坡,實在驚訝不已。從山頂眺望四周的景色極好。及後再次乘車回去,因為感到身體不太對勁就趕緊下車。下午四時,船隻啟航。

【離開後兩日】 9月21日星期五、9月22日星期六。下午,離開了香港631英里。

透過以上的文字我們大概知道了夏目漱石老師基本的行程。

但是詳細的內容是否可以從其他蛛絲馬跡找到呢?

在之前的文章 《三城記:明治大正文豪夏目漱石散歩》【倫敦篇】 裡我講述2019年6月我和現居倫敦的夏目漱石專家、現任夏目漱石紀念館(夏目漱石研究人士可予約參觀)館長恒松郁生教授歷史性的邂逅。

多謝教授的指引讓我知道這段不為人知的歷史,我對這位把「我愛你」翻譯成「月亮真漂亮」的小說家產生了異常濃烈的興趣。

留意:由於曾經被九龍的德輔道(前漆咸道)弄混亂了,所以變成了九龍(見下文)。

現時夏目漱石紀念館(非公開)裡的香港部分。

下半年親身再到了東京新宿的漱石山房(《三城記:明治大正文豪夏目漱石散歩》【東京篇】)、以及位於熊本的夏目漱石故居。但是這些對我研究夏目漱石老師香港部份毫無幫助。

這時候,唯有透過對比不同的人留下的文字才可做到更完善的資料收集。

日本文學家芳賀矢一老師以及還有另一位德國文學家藤代禎輔老師和夏目漱石老師是舊同學,他們兩位都是優秀的人才。1900年三位舊同學利用政府的資金買到了橫濱出發前往歐洲的船票。那是明治年間往來日本和歐洲的德國的遠洋郵輪「プロイセン号」。

「プロイセン」就是德國1871年統一時Bismarck帶領的Prussia、中文就是普魯士。

除了夏目漱石老師是前往倫敦之外,另外兩位的目的地都是德國。從日本前往歐洲的路上三人都是一起的。

前往橫濱的日子是9月1日,出發的日子是9月8日。

芳賀矢一老師的日記是明治年間出品的古書要找尋並不容易。但是我幸運地得到教授給予的資源所以讀到了關鍵的兩天。由於夏目漱石寫得實在太過簡單,我們必須透過他的好朋友的日記把兩個人的旅程合併起來才能夠得到一個比較完整的面貌。

接着我們來看看《芳賀矢一文集》裏面出現過的地方,然後再幻想他們的行程:

我們透過芳賀矢一老師的日記得知夏目漱石老師和他的行程基本上一模一樣,估計是一同出發、隨行還有日本人戶塚先生(抱歉我沒有去研究他)。

因此我們大約可以推斷出芳賀矢一老師、夏目漱石老師的行程是:

1900年9月19日(香港第一日)

下午4時九龍上陸,坐小輪到中環。先到訪位於德輔道的「鶴屋」再到皇后大道8A的梅谷照像館。

(1)根據陳湛頤老師日本人訪港見聞錄 (1898-1941)(全兩卷)指出,由日本人石崎增次郎開設的旅館「鶴屋」如同兩位所言環境惡劣,而且涉嫌偷運婦女到香港賣淫。我有位熟香港史的朋友還說他們製造偽鈔。我曾經到過跑馬地日本人墓地,在最深入的地方有些無名碑相傳是娼妓之墓。她們是否曾經在「鶴屋」居住就不得而知了。

關於旅館「鶴屋」的位置我略為看了一些資料。皆因陳湛頤老師寫「德輔道」但最初德輔道其實是在九龍現今的漆咸道位置、1888年通車。

不過1890年它的名字已經變成漆咸道,也就是說旅館「鶴屋」所在地估計是中環德輔道而非九龍。

(2)梅谷正人 (Mumeya Masato)出身長崎,米商梅屋家養子,後改名梅屋庄吉。他是孫中山的資助人之一,「梅谷」這個店名是在香港開照相館時的名稱。

1904年後梅谷沒有留在香港逃亡到新加坡,但到了孫中山推翻滿清後店鋪依然健在並由佐野營運(圖中字樣SANO)。

1900年9月20日(香港第二日)

坐天星小輪到中環,坐山頂纜車到山頂。看到山頂酒店和軍營。之後下山去中央郵政總局,回普魯士號再出發。

(3)早上坐的渡海小輪名為「朝星」,當時往來香港和九龍的天星小輪芳賀矢一老師說有「朝星」和「晚星」。

Star Ferry 天星小輪

有坐過天星小輪的香港朋友都知道下船的時候細心留意可以看到柱子上面的英文名字,芳賀矢一筆下的「朝星」大約就是Morning Star。

天星小輪公司官網是這麼說的:

天星小輪的起源要追溯至1880年,當時一位名叫 Dorabjee Naorojee Mithaiwala 的波斯拜火教徒成立了「九龍渡海小輪公司」,並以一艘名為「曉星」的蒸汽船開展其載客渡輪服務。1888年報章報道記載當時的渡輪服務每相隔40分鐘至1小時開出一班往返中環畢打街及尖沙咀九龍角,逢星期一及五則暫停服務以便為船隊補充煤炭作燃料之用。至1890年,九龍渡海小輪共擁有四艘單層小輪,不久,這四艘小輪均增設了上層客艙。往後的十年間,亞美尼亞裔商人吉席.保羅.遮打爵士買下了所有小輪,並於1898年5月正式成立現今廣為人熟悉的天星小輪公司,當時新公司名稱主要取材自轄下船隊的船名均包含了的「星」字。

由於「曉」和「朝」在中文意思很相近,我估計兩者形容的都是Morning Star。可惜我這半年無論如何罷坐地鐵轉用天星小輪也沒有坐到Morning Star實在有點可惜。

(4)有關山頂纜車一段,芳賀矢一老師說45度斜坡但夏目漱石老師說60度。事實到底如何呢?

山頂纜車 香港山頂纜車是世界上其中一條最古老及最享負盛名的纜索鐵路,軌道全長1.4公里,由海拔28米攀升至396米,斜度介乎4至27

(5)在山頂他們先看到Peak hotel,再往前走是軍營。首先我們來看看1890年代新建成的山頂酒店、Peak Hotel。

Austin Hotel與Peak Hotel並列的相片。

Austin Hotel前身其實是軍用建築名為Mount Austin Barracks。

根據這個1891年6月1日的廣告,Mount Austin Hotel已經取代了Barracks。所以除了Peak hotel外他們看到的應該也包這間酒店。

(5)雖然夏目漱石老師說不舒服回船而芳賀矢一老師卻和戶塚先生去了郵政局,但在陳湛頤老師日本人訪港見聞錄 (1898-1941)(全兩卷)P.59中提到夏目漱石老師在香港曾經寄出兩封信給俳句詩人高濱虛子及妻子鏡子。

到底是他本人也去了郵局還是托兩位友人代寄我就不得而知了(我也沒看過這兩封信,無法和日記對照有關香港的部份)。

對於夏目漱石老師在香港的旅程,我目前的調查就做到這裡。

感謝你的耐心。

2019年下半年正值香港動盪之秋,這調查活動歷時半年斷斷續續或有遺漏錯失,如果各位有更多資料補充本人不勝感激閣下賜教。

2023年5月29日追加:

感謝中大歷史系師兄與友人張軒誦之幫助,以夏目漱石為首的20位日本名人戰前到訪香港的研究已結集成兩冊書籍,分別為香港日本戰前交流歷史研究《爐峰櫻語:戰前日本名人香港訪行錄》(2022)、《爐峰櫻語:戰前日本人物香港生活談》(2023)。

Tags: 孫中山, 天星小輪, 舊中環郵政局, 皇后大道, 日本人在香港, 在港日人, 日本歷史, 1900年代香港, 香港歷史, 1900年代, 明治維新, 英屬香港, 從香港出發的明治維新, 日本人眼中的香港, 夏目漱石, 日本文學, 夏目漱石博物館, 日本小說, 芳賀矢一, 梅谷照像

Related Posts

by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學士、日本語言及教育碩士。東京留學、旅居日本47道都府縣並多次深入採訪日本各地。興趣為和服、水引、日本明治大正文學、持唎酒師資格。著有日本文化書籍《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2017)、獨遊旅行指南《日本一人旅》(2019)及香港日本戰前交流歷史研究《爐峰櫻語:戰前日本名人香港訪行錄》(2022)、《爐峰櫻語:戰前日本人物香港生活談》(2023)。除本網站及FACEBOOK專頁「おしゃれキリ教室」,亦透過日本語雜誌「HONG KONG LEI」推廣香港文化散步。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