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上一次去境港時水木茂老師還活着,才不過幾個月就傳來老師離世消息。十年生死兩茫茫,以往只懂得看鬼太郎動畫的我,也看完了沉重的《昭和史》以及老師的真實民俗學鬼怪研究《遠野物語》。
2024年春天,境港的水木茂紀念館裝修大翻身。多得幾十年寫遊記留下來的一字一句以及大量圖片,舊館的一切還記憶猶新。當時看到老師蒐集世界各地的奇怪面具,體會到民俗學的神秘身有趣之處。




*有關水木茂舊館細節收錄在拙怍《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星夜出版,2017年)
用妖怪視覺觀察人類的世界不能單用有趣奇怪形容,甚至是嶄新深刻。
境港駅外的「妖怪會議雕刻群像」旁邊有「けんかはよせ」句子,原來就在水木茂紀念館內:「腹が減るぞ(別吵架!會肚餓)」;館內還有大量警世名言如:「目に見えない世界には国境がない(肉眼不見的世界沒有國境)」、「結局、人間は死があったほうがよい(結局人類終歸有死亡更好)」⋯




新館的主題極為鮮明,若是水木老師的鐵粉會雀躍萬分。它以水木茂捲入太平洋戰爭、在南方島嶼作戰期間失去左手、最後認識親切的土人們與日本戰敗回到米子駅跟家人重聚為主線,講述老師對戰爭的厭惡以及人類大同的渴望。








這些事情在講談社平成元年前獲奬的《昭和史》(繁中四大冊、日語八小冊)都紀錄得清清楚楚,對我來說相當熟悉——紀念館還沒告訴大家最後水木茂實現了跟土人的約定,送了一輛汽車給他們。這是跨越種族、政治、時代的承諾,尤顯水木老師的真誠懇摯品格。

有關妖怪的部分比舊館詳細,妖怪洞窟的妖怪不再以鬼太郎親友為主,荒山野嶺各地妖怪又再以棲息環境分類,透過閃藍透現慘白燈光恐怖呈現在人類面前。

新館走到尾聲,終於出現家傳戶曉的鬼太郎系列。鬼太郎漫畫如《鬼太郎誕生之謎》原來分開4代,每個篇章都略有出入。唯一一樣的是血液銀行男主角與妖怪一族夫婦的相遇、病危的鬼太郎父親托孤、以及在死去母腹中誕生的孩子鬼太郎的孤苦身世。




在香港早看了2024年的電影「鬼太郎誕生之謎」,紀念館出口處有色紙展示,意外驚喜。可惜電影相關的精品總類少得可憐,求電影精品米子空港還比較多——上月米子飛香港買得鬼太郎父子脫模小蛋糕。



境港駅2樓新建成的鬼太郎妖怪倉庫700円入場費,當成「兒童版鬼太郎鬼屋」是不錯的。負責人千叮萬囑可以拍照但講明不准拍動畫,在這個人人拍片的世代會影響很多人走入去的興致吧。
跟妖怪倉庫同層的是隱岐汽船登船處。隱岐是鎌倉幕府期間後醍醐天皇被流放的荒島,這個地方我也想去很久了。在上田秋成的怪談故事中,後醍醐天皇可是變成了惡靈作崇的天皇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