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所廣司【新潟長岡歷史】電影鑑賞:從《山本五十六》到《峠》 常在戰場 戊辰戰爭 大東亞戰爭

自2017年我第一次踏足長岡到今日已快10年,最近很多朋友都說長岡花火大會很不錯,歷女表示長岡是日本歷史上名人輩出之地,戰國時代有上杉謙信、德川時代有河井繼之助、近代就有山本五十六。

多年前首次看《山本五十六》是連同《日本最長的一天》觀賞。因不喜歡更不擅長戰爭史,早就忘記細節;但本爛船仍有半斤釘,珍珠港中途島、赤城加賀蒼龍這些還是記得的。

事緣8月去看上杉謙信將會宿泊長岡,其中一天預留時間參觀山本五十六和河井繼之助紀念館。趁住時間精神還不錯,再次把2011年的《山本五十六》和2022年河井繼之助相關的《峠》都看一遍。意外發現兩位長岡歷史名人的主角役都是役所廣司,也太巧合矣。

須知在戊辰戰爭中,以長州和薩摩為首新政府軍跟奧羽越列藩同盟舊幕府軍展開了連場激戰,長岡藩擁有曾經打勝仗奪回長岡城的輝煌戰績。家老河井繼之助是山本五十六尊敬的人物,在電影《山本五十六》中他的名字屢次登場。

河井繼之助是佐幕派的長岡藩家老,大久保利通與西鄉隆盛率領的勤皇西軍勸服舊幕府軍奧羽越列藩同盟投降時,他多次希望用和平方式解決不果,在戊辰戰爭中以佐幕派立場曾經贏過西軍奪回長岡城——雖然只有短短四天,但的確曾經是獲得勝利。這是幕府軍奧羽越列藩對抗新政府唯一一場勝利的戰事。

其後新政府軍捲土重來,長岡及盟友米澤、桑名、會津列藩苦無對策,還遇上了新發田藩背叛奧羽越同盟轉頭敵方的消息。河井在險勝四天後未能再次獲勝兼受重傷,緊急逃往會津若松與列藩盟友會合,卻在未抵達的時候因為破傷風回天乏術。

無論是《山本五十六》還是《峠》,山本五十六跟河井繼之助都在短暫勝利後慨嘆「下一場的戰役便是失敗之時」。由於兩位演員同為役所廣司、兩位歷史人物又同樣來自長岡,同時欣賞這兩齣電影的感覺相當微妙。

由於老想着「長岡」,對《山本五十六》中屢次出現的「地名」我甚為敏感:例如米內光政來自盛岡、井上成美來自仙台,還有早在山本被殺前命喪黃泉的年輕的飛機師三人組分別是跟山本為同鄉的牧野、鹿兒島的有馬、山口的佐伯。三人組站在航母上向山本敬禮時,那句「薩摩跟長州都要為國效力」太有明治維新的陰影。

《山本五十六》電影主角除了英姿颯爽的海軍陸軍將領,還有「東京日報」支線。對於不熟悉時代背景的普通觀眾來說,記者真藤的獨白和手中的的《大日本帝國戰爭史》記錄冊,把日本明治兩次凱旋而歸戰果、一戰後經濟欣欣向榮、昭和大蕭條的時代背景娓娓道來,他還擔當「一般市民」的作用,經歷東京大空襲、徵兵入伍離職等「平民生活」。

真藤上司宗像編輯亦為重要角色,電影開頭以宗像和編輯討論三國同盟背景與日美工業軍事實力差距,清楚表明「美國造船能力是日本4.5倍、飛機6倍、汽車100倍」,以及「外交最後手段是戰爭」展現日本當時國情,為珍珠港突襲後美國迅速回復實力埋下了伏筆。

此外還有酒吧的老闆娘、甘味處的小女孩,其性別角色令「戰事」在「剛」外添「柔」,加強生活環境描寫,後來的動畫電影《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也以女性平民的角度觀看戰時生活。店舖裏的小女孩還有提醒螢幕前觀眾山本五十六欠缺了兩隻手指的作用:作為軍人,肢體殘缺在某程度上還算是輝煌的徽章。

日本在5年間已經換了9位總理大臣,從東條英機擔任總理大神象徵陸軍上位。「偷襲珍珠港」這種瘋狂大膽的嘗試,在二十世紀初的日本是不可能想像出來的事情。但是輿論高漲、民情洶湧加上軍人掌政下,這羅斯福總統口中「美國最屈辱的一天」還是發生。

美國本來工業力量遠遠超越日本,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把大量資源投放軍備,當時就有「Remember Pearl Harbour」的鋪天蓋地宣傳。用半年時間經已復甦的美國與日本關係更為惡劣,廣島和長崎的悲劇種子早就種下來了。

曾經駐守美國的山本五十六最終還是被美軍偷襲,在戰爭中走完見證日本從崛起到軍國主義擴的一生。鏡頭下的飛機在空中緩緩前進,已經斷氣的山本五十六頭傍玻璃窗、制服上的血跡慢慢化開。為他護航的戰機,終不敵休養生息過後捲土重來的美軍。

山本五十六的孩子義正後來成為他父親紀念館的館長,這個紀念館就在長岡駅步行的距離。義正還說過小時對父親的記憶中,就有一本本黃色的國家地理雜誌,整齊豎立在書架上。真實歷史上的河井繼之助享年41歲卻沒有孩子,未忘人在他過身後收了養子。現時市面上能買到的河井繼之助傳記是1932年出生的根岸千代子寫下,這位女士就是他的子孫。根岸女士在日本完成學業後到美國繼續進修,餘生都住在美國。

《山本五十六》電影中偶爾亦會看見山本五十六跟孩子以及太太生活的片段。即使是山本五十六,家中沒有缺米糧,看着鯛魚大家都不敢下箸,如同生怕浪費了這珍貴的食糧。《峠》則看到河井繼之助訂來了西洋的玩意音樂盒送給太太,讓她在戰亂中保持心境平和。

《山本五十六》名場面海軍陸軍對峙中,陸軍敦促海軍採取行動,海軍靜脈過後艱難吐出一句:我們的油不夠了。

《峠》名場面必數長岡軍把機關槍抬到城門大破新政府軍一幕。長岡藩吸收西洋軍事技術,終於得穿幕府,但時代的趨勢是新政府要登上舞台。腳傷嚴重的河井繼之助乘坐擔架,踏上了前往會津若松的山路。

順帶一提,這條逃亡道路我們都很熟悉。它就是JR東日本電車秘境之一只見線的「只見」。

山本五十六過身後日本的道路越來越難走。貫穿電影山本五十六宗旨是保衛國家免受戰爭所害以和為貴,這點跟電影中經常出現的「河井繼之助」企圖在勤皇與佐幕兩派中渴望找到平衡點的精神甚為相似;而山本五十六電影中偶爾出現的「常在戰場」精神亦來源自河井繼之助。

香港在日軍統治下,香港花園(今:動植物公園)的英皇佐治五世銅像被熔掉,還好維多利亞公園的維多利亞女王銅橡和滙豐銀行的石獅子幸保不失。

電影看到的是山本五十六在短短幾年內的人生故事,我期待即將前往他的紀念館,看到更多關於他的事情。旁邊的河井繼之助紀念館,當然我亦不會錯過。如果你在花火大會之外,也希望多讀日本歷史上的名人,不妨在出發前跟我一樣先把這兩個電影都看完吧。

Tags: 役所廣司, 戊辰戰爭, 新潟長岡歷史, 新潟長岡, 山本五十六, , 常在戰場, 大東亞戰爭, 河井繼之助

Related Posts

by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學士、日本語言及教育碩士。東京留學、旅居日本47道都府縣並多次深入採訪日本各地。興趣為和服、水引、日本明治大正文學、持唎酒師資格。 著有日本文化書籍《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2017)、獨遊旅行指南《日本一人旅》(2019)及香港日本戰前交流歷史研究《爐峰櫻語:戰前日本名人香港訪行錄》(2022)、《爐峰櫻語:戰前日本人物香港生活談》(2023)。 除本網站及FACEBOOK專頁「おしゃれキリ教室」,亦透過日本語雜誌「HONG KONG LEI」推廣香港文化散步。
Previou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