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部歷史文化之旅】古樸名城「犬山城」、神社千本鳥居、心型繪馬、犬型芒果綿綿冰、文藝手作城下町
在遊覽過翻新得過度現代化的名古屋城後,我聽從歷史迷朋友的意見向著同樣在名古屋、位於犬山的犬山城出發。 在犬山JR車站可以清楚找到到犬山城和犬山城下町的指示牌。 這曰當里無雲,37度的迥溫把人都要熱溶。 由於抄了小路欣賞無人城下町,所以安靜又古樸。 犬山城所在地點本為城下町,最初由織田信長的叔父織田信康所建。今日的犬山城位於木曾川以南大約標高88公尺的山丘延伸到平地,是一座平山城。今日眼前的城堡是石川貞清再次改建的成果。有傳說石川貞清的改建是把金山城的建築拆卸後遷移至犬山城、史稱「金山越」;但在1961年的拆解修理中由於並未發現遷移痕迹故推翻此說。 在城堡山腳位置有幾幢小型博物館,由於興趣不大,所以直奔城堡。 山腳有幾個小小的神社,穿過去就可以直逹犬山城。 三光稲荷神社的亮點是心型的繪馬,我們上山吧! 心型繪馬上的祝願都是和愛情相關為主。 穿過好像京都伏見稲荷神社的小型「千本鳥居」後,會有石梯級帶領你上犬山城。 相近的風景,人流卻比京都少多了! 接著終於來到犬山城,先在城下樹蔭的長椅上吃個在名古屋站買過來的蟹肉飯便當,欣賞風景好一會兒就入城堡參觀了。 相比已經商業旅遊化的名古屋城,犬山城無論外觀或者內在都古樸得多。你不會看到升降機,也不會看見大量的遊客和紀念品小賣部。 城裏是非常險要的木樓梯,稍有不慎就會撞頭或者失足。雖然是沒有名古城的舒適冷氣和降機,但卻有古樸和尊重歷史原貌的堅持。 犬山城的天守為外觀三重,內部四層,地下兩層(緩步台計為一層)的結構。天守的南面和西面有一層高的付櫓,故而稱為複合式結構,而在2重2層的入母屋造建築之上有長4間、寬3間的望樓部分,因而是望樓型天守,總高19米。 基於1961年至1965年的修復工程的考察結果,參照古文獻判斷天守主體部分(第一、二層)為1537年1601年建造、而望樓部的三、四層為1620年建,其後增加了唐破風屋簷成為如今的外觀樣式。 看到幾個講普通話的「歷男」,站在一旁談論着戰國歷史眉飛色舞。 犬山城還有另一個名稱叫「白帝城」,來源是唐朝李白的詩句。這古雅的中國文字是江戶時代的儒生荻生徂徠借用唐朝诗人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典故命名的。 當日我在36度嚴重酷熱警告下步行三十分鐘再上山,遊覽完畢再步行三十分鐘回車站。沒有中暑沒有曬傷沒有缺水,感覺自己撿回一命。 回程時在神社發現卡通造型的御守。 沿路有很多舊式的日本木造建築,進入了其中一間食肆,佈置清新討喜。 還有即席可以申請的手作教室。尤山城下町相比京都清水寺的街道更加有文藝氣息。 昭和橫丁固然知名,可是看到裡面一團團的旅行團(都是華人為主啦),我打消了走進去的念頭。 小狗造型的芒果綿花冰便宜又好吃,夏天氣氛濃厚極。 最後,這些是我在犬山城週邊神社及熱田神宮買的御守。 秋天的話我會再去一次的,犬山城和週邊都值得散步、漫遊、發呆…… 犬山地區觀光情報:http://www.inuyama.gr.jp/inuyamajyo.html 犬山城官網:http://inuyama-castle.jp 地址:愛知県犬山市犬山北古券65-2 営業時間:9:00~17:00(最後入場時間16:30) 定休日:每年12月29~31日
【京阪電車「慢」遊京都】 集齊名勝印章換領神秘小禮物 免費wi-fi 乘車套票一天精華遊
京都是深受港人熱捧的旅遊熱點之一,踏入賞楓旺季,大家到訪京都時不妨留意一下京阪電車最新推出的「京都集章接力賽」推廣活動。由即日起至2016年10月31日,旅客凡於指定景點蓋章處集齊印章,即可在指定地點換領多達3份神秘精美禮品。 「京都集章接力賽」推廣活動 為鼓勵旅客到訪不同的京都名勝,京阪電車特意推出「京都集章接力賽」推廣活動。旅客只需到訪指定景點,在其蓋章處集齊2個印章,即可在指定禮品換領處分別換領神秘精美禮品1份,到達全部3個禮品換領處,則最多可換領全部3份神秘精美禮品。 旅客可於網上下載集章表格(http://www.keihan.co.jp/travel/tw/promotions/stamp-rally.pdf ),集章表格內更附送其中一個禮品換領處EDION 寺町店的優惠劵,為旅客提供於店內購物的優惠。 「京都集章接力賽」推廣活動 日期 由即日起至2016年10月31日 活動內容 蓋章地點共有4個,旅客只需在其中2個地點蓋上2個印章,即可到指定禮品換領處換領精美禮品1份,到達全部3個禮品換領處,最多可換領3份精美禮品。 蓋章地點: 1) 京阪電車 宇治站 (開放時間: 首班車至尾班車時段) 2) 石清水八幡宮 (開放時間: 8:30-18:00) 3) 伏見稻荷大社 (開放時間: 9:00-16:00) 京阪電車 伏見稻荷站 (開放時間: 首班車至尾班車時段) **此蓋章地點設有2個蓋章處 4) 京阪電車 祇園四条站 (開放時間: 首班車至尾班車時段) 換領處: 1) 百貨公司「高島屋 京都店」 地址: 京都四条通河原町西入真町52番地 2) 藤井大丸 地址: 京都市下京區四条寺町 3) EDION 寺町店 地址: 京都府京都市下京區寺町通四條下貞安前之町589 **旅客需要分別到以上3個換領處換領全部3份禮品 「慢」遊京都名勝 邊集蓋章邊感受古都氣息 蓋章地點特別設於京都的熱門名勝附近,方便旅客參加「京都集章接力賽」活動。旅客更可以購買京阪電車的「宇治.伏見一天乘車劵」,以便一天內走訪不同著名的景點。詳情如下: 宇治.伏見一日券 【銷售地點】 京阪電車全部站點 【售價】 依出發地區不同,售價有所不同。 於京阪電車 祇園四条站 購票的話,車資如下: 成人 ¥800、小孩 ¥400 【有效區間】 從乘車站開始到八幡,宇治,伏見地區自由上下車 【建議景點】 旅客可先到伏見稻荷站蓋上第1個印章,到訪伏見稻荷大社「千本鳥居」拍照留念。 再乘車到宇治站蓋上第2個印章,接著到訪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平等院參觀,再品嚐宇治馳名的抹茶製食品。接著就可以到3個換領地點換取禮品,順道可以於百貨公司內購物。 集章景點介紹 平等院 (蓋章地點1 ) 平等院是世界文化遺產其中之一,其中的鳳凰堂建築的最大特徵在於建在池中島上,堂內中央端坐著高一丈六的金色阿彌陀如來坐像,周圍牆壁及門上繪有九品來迎圖,阿彌陀佛背後牆壁上更繪有極樂淨土圖,給人莊嚴神聖的感覺。 […]
【昇龍道自然巡り】中部山岳國立公園、上高地國有林 三小時洗滌身心登山之旅
昇龍道巴士之旅的第三天是大自然之旅,除了要去奧飛騨泡泡溫泉之外就要是去「中部山岳國立公園」、「上高地國有林」去挑戰洗滌身心登山之旅! 由於一早聽朋友說我們不是去露營只是去行行山徑,所以只穿了普通的便服和Addidas運動鞋去上山。行慣盲俠行又會攀石的友人更利害,只是背心短褲平底布鞋就出發了(不過她後來還是借了件毛衣上山,故事請看「平湯之森」的Blog文介紹)。 早上九點左右來到了海拔1283米的平湯。在平湯之森旅館放下了行李後,我們兩個女孩子便跑到巴士站買車票到上高地去了。 買車票是用自動販售機的,也有很多金髮碧眼的外國人背著大包小包預備上山,看來是去露營呢。 根據上高地官方網站指出,最初登上上高地周邊山峰的據稱是曾經登上槍之嶽的越中富山的僧侶播隆出於信仰山嶽而登山。 2050日圓是來回車程,必須小心保管車票。 大約半小時左右到了上高地的巴士站和食肆位置,這裡可以買食物補充體力。 明治時期為了發展近代化,明治政府雇傭了許多外國工程師。其中英國冶金工程師William Gowland於1877年7月登上了槍之嶽並在雜誌中介紹。由於他使用了“Japan alps”這形容,從而成為了今天「日本阿爾卑斯山脈」的詞源。此後英國人傳教士Walter Weston也登上了槍之嶽,並在其著作《日本阿爾卑斯的登山與探險》(Mountaineering and Exploration in the Japanese Alps)中詳細地介紹了上高地周邊的群山。 戰後當選為首相的東久邇宮殿下決定于1916年攀登槍之嶽,因此急忙完善了島島~德本嶺~明神~槍之岳的登山道。自此以後登山活動不再是僅限於一部分人進行的活動,成為廣大民眾的樂趣。 開始行山前要在客戶服務中心先了解當日的天氣等情報,例如是否有熊出沒? 國內國外也大受歡迎的行山徑,離開時我們還遇到已經在山上待了三日的香港男生們! 在上高地欣賞花草樹木也是行山的必定項目。 最後是必須要留意的事項,有多國語言適合各地人士。 如果不是好像我們只是走幾小時這些小兒科話,上山前必須先填寫表格,一旦出事了會有人去救你。 把水都裝滿後就開始我們的旅程了!看地圖我們的來回旅程長約8公里左右,要是跑步應該一小時就可以完成了(笑)!當然我們可是慢慢沿途欣賞風光的類型啦。 當日我們在下面的路線出發,到明神地區過橋在對岸再走回來。 山道的入口處最多人,男女老幼的必經之道。 大約走了八百米就去到河童橋。這裡有最多的食肆和小店,也是最熱鬧的。 河童橋。 穿過了河童橋再走一會,會遇見三三兩兩的背包客。他們的國藉除了日本本國,還有外國的年青人! 營地的位置很不錯,而且附近還有桌椅和厠所。 再沿路走,人開始變得稀少。每次迎面看到行山客大家都會主動友善打招呼こんにちは! 心情也不自覺變好了。 再多走一會,雖然是海拔3000米只有10度左右的氣溫卻也掌心發汗起來。 脫掉外套再一直行,慶幸自己沒有穿長褲子! 道路都很好走,在香港算是1粒星的難易度吧。 在路上突然看到「上高地國有林」的木牌。 1909年,日本開始禁止採集高山植物並開始保護高山植物。後來雷鳥、羚羊、岩魚被指定為自然保護動物,禁止捕獵。上高地本身也被指定為自然保護區和國立公園。 此外, 上高地的本地居民從1965年開始成立「美化上高地協會」,以沒有垃圾的美麗上高地為目標每天進行道路周邊的垃圾收集活動。 因此,有一點我必須先提醒大家: 在上高地這裡,由下巴士的位置開始行山到下山都沒有垃圾箱,厠所也是要收費的。對於一般香港人來說可能很不習慣,可是請大家記著入鄉隨俗,把垃圾帶走才是正確做法! 路上欣賞各種小小的生態- 大約走了一個小時左右,完成了我們當日一半的路程。這裡是穗高岳,又叫明神岳。這裡沒有食店,只有飲料售賣機。我開始餓了! 過了橋後,看到回去河童橋是3600米。不是很遠啊,果然是剛剛好的旅程。 我們在穗高神社和明神池逛了一會兒。 回程時我們走的是另一條山路,相比剛才的山路這裡更好走了-剛才都是不難走的斜坡和山路,這裡卻因沼澤雜草太多而建了木橋。印象中有近1/3的路程都是在木橋上走過,不過踏錯了會掉下去這一點是頗危險的,沒有扶手啊。 小童也乖乖跟著木橋走,跟父母一同郊遊。 再走一會發現猴子還真不少,而且都不怕人,也不搶人家的東西! 人和猴在上高地和諧共處,令人欣喜。 偶爾看到清澈見底的湖都會駐足欣賞。 綠色的自然就這樣永遠保持著最好。 回到剛才河童橋邊的賣店,看到瑞士的牛的銅鈴。 我們在食店買了點小吃,排隊等巴士下車。飛騨牛的饅頭先頂頂胃快要餓死了。 […]
日語教室:日本鐵道文化④ 痴漢與女性專用車廂(全文完)
日本的鐵道還有一樣叫做「女性專用車廂」的列車,它是為了減少繁忙時間女性受到性騷擾機會的發明。女性專用車廂其實是一卡普通的列車,在繁忙時間只為女性服務。女性專用車廂在入口處有文字清楚寫著每日使用時間,除了上下班時間外其他時間是男女共用的普通車廂。有些短程的路線例如東京的樞紐山手線並沒有設置女性專用車廂,一般都是半小時或一小時以上的鐵道才會設置。 如果有得選擇的話很多女性都會主動選擇女性專用車廂,當然也有例外的。乘搭「女性專用車廂」不但可以杜絕被非禮被偷拍的風險,而且很多女性對於有不認識的大漢或者老頭子坐在旁邊大腿貼大腿有抗拒,故女性專用車廂是鐵道公司為女性而設的貼心服務。我自己就感覺坐在車廂裡人身安全不但受到保障,連空氣都是香噴噴的。 鐵道公司特設女性專用車廂,最終目的其實是杜絕「痴漢」。「痴漢」在日語中解作對女性作出淫褻行為的男士,當然是犯罪的一種。風化案在全世界都有,可是在日本,「鐵道上的痴漢」絕對是個頗難解決的社會問題。 圖:電視訪問-不過這個網上截圖有個笑點(笑) 之前討論過日本鐵道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在車廂裡可以體現日本人生活細節優點也可以看到不足之處。痴漢在擠迫車廂內恣意對女性上下其手,女性往往由於感到羞恥而啞忍,這種心態更加令痴漢變本加厲,有恃無恐得寸進尺…… 痴漢為何在日本如此盛行?從社會學角度分析,痴漢的成因固然包括父權社會對女性不尊重、視女性身體為物件的遠因,但亦有學者指中當中還有痴漢是受到成人電影或者色情動漫影響把幻想帶到現實世界,以在車廂裡侵犯女性為榮享受快感。日本的成人電影業發展蓬勃,當中的確也有以車廂為背景的非禮強姦劇情,可見對於部份男性而言車廂既是每天生活的必到地,也是勾起性幻想的「性」地。 圖:最近在名古屋發現的吸引女性視線的痴漢海報 以前我有個同學住在東京以北的琦玉縣,上班下班時間車廂內的擠迫程度是書包可以被人群凌空夾起浮在半空將近一小時。當擠上車廂後同學馬上就要用手或者書包護住身體重要部位,若不幸被碰到屁股了也不敢聲張。在香港一旦有女性大叫「非禮」,車廂內的人大都會幫忙捉住犯人交給車站職員或警方,可是在日本即使有人在路上暈倒了,也不一定有人馬上走上前扶起病人,所以日本女性在車廂裡被侮辱了也不敢聲張的心情我是完全理解的。至於這份人際疏離是我在日本居住了一段日子後才深切體會,日本比香港更疏離、更冷漠;香港人更加重視公義、有人情味。 圖:最廣為人知的痴漢海報 在安靜的車廂裡要高呼「痴漢」既沒有信心有人會幫忙,還可能被痴漢反唇相譏諷刺幾句落得面目無光,即使是被摸了大腿碰了屁股什麼的,啞忍的受害人遠比呼叫求援的人多。 支持著鐵道裡的性犯罪溫床很有可能是日本網絡世界有痴漢的討論區。曾經看過日本某電視台曾拍過一個特輯,節目記者深入調查後發現痴漢們竟無視法紀公然在留言板討論出擊戰績,還有相約一起出動的留言。每當看到類似的報道,總會覺得日本的鐵道真是社會的縮影,在井然有序、準時守規的面紗下,同時也是犯罪的溫床和變態痴漢的福地。 支持作者歡迎網購電子書、親臨書店或博客來訂購 日本一人旅 按此 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 按此 ?Kiri出沒注意? https://www.instagram.com/kirita/ https://www.instagram.com/lomore_kiri/https://mobile.twitter.com/wongkirihttps://www.kiri-san.com《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日本一人旅》
百老匯及倫敦城西音樂劇《WICKED 綠野仙蹤女巫前傳》 國際巡演首演 香港站演出加場
兩年前的Phantom of the Opera大家還記憶猶新,今年12月香港也有盛事!百老匯及倫敦城西著名音樂劇Wicked(綠野仙蹤女巫前傳)香港站演出加場,由12月8號至到明年1月8號足足一個月! 《綠野仙蹤女巫前傳》改編自 L. Frank Baum 原著《綠野仙蹤》,由 Gregory Maguire 精心重塑 《綠野仙蹤》的人物,內容講述兩個身份截然不同的魔法女生之間深厚珍貴的友誼。她們經歷一段 又一段奇幻驚險的旅程後,在命運的安排下變成西方國度的好女巫 Glinda 和邪惡女巫 Elphaba。 飾演Elphaba & Glinda兩位女巫的演員Jacqueline Hughes 與 Carly Anderson上星期親自到香港宣傳,能夠現場近距離欣賞兩位的精彩歌藝,萬分欣喜! 發佈會上兩位主角演出其中兩首金曲「The Wizard and I 」及「For Good」。現場嘉賓像被施魔 法一樣,被她們精彩的演出深深吸引。 Jacqueline 和 Carly 說:「《綠野仙蹤女巫前傳》的國際巡演將於今年底在香港展開首演實在使人心情雀躍!我們為這個製作感到驕傲。它結合了倫敦演出的盛大場面、震撼的視覺效果和魔幻而 先進的舞台技術,使故事更具親和力和吸引力。」 場內的燈光佈置以及綠色蝴蝶結也非常出色,這次活動賓至如歸,感謝公關的安排! 在傳媒發布會後吃到了灣仔係萬麗海景酒店為是次活動特別炮製的綠野仙蹤奇幻魔力萬聖節甜品,造型非常配合萬聖節主題,還有特製的雞尾酒及特飲和大家一起享受味蕾上的綠野仙蹤女巫。 2017年1月3日至8日加場的門票將於明天(9 月6日)公開發售,欲購門票可登入 www.hkticketing.com 或致電 31-288-288,劇迷亦可親身到任何一間快達票門市或通利琴行購票。 《綠野仙蹤女巫前傳》魔力逼人,一票難求,欲免向隅,請從速行動。 《綠野仙蹤女巫前傳》廣受傳媒讚許,被《倫敦標準晚報》譽為「對奧茲帝國邪惡而美好的想像」, 而 OfficialLondonTheatre.com 形容此劇為「一個有關友誼、愛與成長的魔法故事」,倫敦 Time Out 更讚嘆此劇「魔力十足」! 屢次獲獎的《綠野仙蹤女巫前傳》,已經第 13 年於百老匯演出,場場爆滿,並將於今個月底慶祝 其倫敦城西 […]
【奧飛騨溫泉巡り】昇龍道PASS溫泉之旅 質優價廉一泊二食飛騨牛晚餐「ひらゆの森」
離開白川鄉、高山後我和朋友選擇到奧飛騨的平湯之森泡溫泉住旅館,當然也少不得要去上高地登山吸吸新鮮空氣舒展筋骨。 聽從友人T氏的意見,我們選擇了一晚8000多日圓(每人)的「ひらゆの森」(平湯之森),價格雖廉品質不俗,加上旅館的阿姨為人親切見友人怕冷不敢上去上高地,竟然二話不說脫了自己身上的外套借給友人,其溫情讓我們頗為驚訝、更多的是感動。 *平湯溫泉的背景* 早上從高山坐巴士到平湯,這個在溫泉區屬於奥飛騨的地方。平湯溫泉位於岐阜縣飛彈山脈乘鞍岳山腳海拔1283米處,是奧飛彈溫泉鄉中最古老,歷史最悠久的溫泉。日語中「奧」字代表「深入」,所以這裡是深入飛騨之地。這裡當然也有飛騨牛吃! 坐上早上第一班前往平湯的巴士(當然也是包括在昇龍道巴士五日PASS裡面啦),大約早上九點半就到逹平湯。 實際使用的巴士時間: 高山(7:50)-平湯(8:50) 平湯(10:00)-上高地(10:30)*上高地巴士自費來回2050日元 上高地(2:30)-平湯(3:00) 宿:ひらゆの森(16200 日元/2人) 平湯之森就在巴士站旁邊,非常好找。 由於時間實在太多,我們先在旅館寄放了行李,並在旅館公共空間間逛了一會。 旅館被草綠色的大自然包圍,空氣也很清新。 據江戶時代末期撰寫的關於飛彈的《飛州志》文章《平湯溫泉記》記載:中世紀時期,甲州武田家臣攻佔此地後,士兵由於毒霧的影響不能行動,因看到一隻上了年紀的白猿跳到溫泉中治療受傷的腳的事情後,士兵們競相到靈泉沐浴,身體完全恢復了健康。 自此以後,許多患有各種疾病的人爭相拜訪此處。北陸的大名在去參見將軍的途中,在此消除了疲勞,因此作為治愈溫泉而繁榮起來。 明治初期記載的《悲太後風土記》中描繪了許多人利用平湯溫泉的圖片,據說是自古以來被大多數人所喜愛的溫泉。 平湯之森旅館房間不是很多,一眼已經看完了。所以要訂房還是早一點喔! 給各位的心得是:我早了五個月訂。 *遇到樂助的旅館阿姨* 放下行李後我們便向旅館接待處的阿姨打聽有關上高地的事情。由於早上1283米高的高地已經有點涼了,聽到沒有帶備外衣的友人擔心上高地會很冷後,阿姨竟然脫了自己的冷外套借給友人! 得到阿姨的幫助,友人和我便安心出發去巴士站買車票到上高地去了。 ---事隔五小時我們行完山回到了平湯之森--- 下午吃飽後回到旅館終於可以把行李拿回房間(注意:此旅館並非高級旅館,行李不會在房間等待你!) 我們的房間再往前一點就是大浴場,距離正門有一點遠但也安靜。 公共空間很舒適。 抬頭一看原來也是有點歷史的建築。 我們的房間是個小和室,沒有接待員來講解也沒有茶和點心招呼,但總算是亁淨清爽。 房間內有梳洗的面盆但沒有馬桶,要和其他房客共用。不過由於客房並不多,所以厠所都非常亁淨。 雖然是共用,但都沒有碰見過其他客人。 走了三小時的山道,我和朋友馬上去露天浴場泡湯! 泡湯後再買個飛騨咖啡牛奶,就這樣享受了一個舒服的下午、黃昏。 當時間差不多了,我們便啓程到旅館飯堂,看到伙食都已經準備好,正在等待客人們來品嚐。 這麼一看客人還真不少,可是怎麼我們都沒有碰到太多人呢? 晚餐是預先訂好了的飛騨牛。8000多日圓的價錢是一泊兩食,怎麼想都覺得實在太划算了! 味道方面我更加喜歡之前一晚在高山吃的4320日元的「特盛 飛騨牛御膳」- 晚餐的份量並不特別多,大約半小時就吃完了。 食物都很健康,菜多肉少。 雖然只是8000日圓一泊二食,但一點也不欺場!我和友人都覺得平湯之森的CP值也太高了吧。 美好的牛肉在餐廳散發出一陣陣肉香。白開水和白飯都是自助形式的,隨便吃多少都可以。 飯後回到房間,我們乖乖鋪好了床鋪便預備睡覺休息了。 鄉下的夜晚感覺來得特別早,上床時好像才不過十點多一點呢? 最後是給各位有用的資訊。 這裡是「ひらゆの森」平湯之森的官網,只要按入去用英語填表格就可以訂房間了! 店家會用簡單英語和客人電郵聯絡,例如問清楚吃牛肉有沒有問題這樣子。 http://www.hirayunomori.co.jp Hirayunomori Japan, 〒506-1433 Gifu-ken, Takayama-shi, 奥飛騨温泉郷平湯763−1
日語教室:日本史上最早吃雪糕的人和雪糕的歷史
雖然夏天就快過去了,我們就來講講日本雪糕的歷史。 最初幕府使節團訪問美國時,日本的使節們吃到了日本人歷史上第一杯雪糕。但要數真正日本製造的話,直到1869年,橫濱才終於出現了日本史上第一杯雪糕。 第一批有機會品嚐雪糕的日本人是万延元年履行「日美修好通商條約」的訪美使節團。他們在船中的晚餐第一次見到雪糕的時候,眼睛都亮起來了!據說當年船上共有77名使節,當中還包括勝海舟和福澤諭吉,他們與三藩市的使節團分別後就回國。當時正使一行是經由巴拿馬到華盛頓的。 根據當年船上的人寫下的「柳川日記」指出:「非常珍貴的東西,好像冰塊被染色造成其他物件的形狀。味道甜美,入口即溶,真的非常非常好吃,這東西被稱為雪糕」。 圖:使節團大合照 乘坐咸臨丸去過美國的勝海舟後來在赤坂氷川町居住。那裡的町田房藏在1869年、明治2年6月橫濱馬車道上面使用冰塊和鹽製造了最初的雪糕冰開始販賣。 町田房藏後來還去過美國兩次,除了雪糕之外,火柴、肥皂、造船用的工具等等東西他都有研究。後來也有人說他的雪糕製法由出島松造教授,製造材料還包括牛奶、雞蛋、砂糖等等。 為了要成為和歐洲美國並肩而行的國家,1883年、明治16年建造的外國來賓接待所—鹿鳴館也有準備雪糕。1886年法國船長受邀的日記也有記錄雪糕是餐桌上的必備甜品。 圖:鹿鳴館餐單 後來在資生堂、也就是今日的化妝品牌的專門店也可以買到雪糕。它擁有雞蛋的黃色顏色與檸檬的氣味,是法國風味的雪糕,迅速成為東京銀座的著名食品。 到了1875年、明治8年的時候在東京新開前的開新堂也開始販買雪糕。風月堂、函館館都在他們的餐單裏面加入雪糕。到了1902年東京銀座是的資生堂藥局、現在的資生堂裏面更加設了雪糕以外的雪糕梳打。 不過如果看價錢的話,對於一般民眾來說當時二十五錢一杯的雪糕絕對是非常奢侈的東西。後來據說在街上有「一杯一錢」的雪糕發售,更成為東京年中行事被傳頌一番。 追加:朋友友情提示根據古代現金金額換算方法,如果雪糕25錢就大約現今5000円。 資料參考:日本雪糕協會
日語教室:當去日本和當地人交流被問及你是不是中國人可以怎麼回答(日語)
最近我有個21歲女大學生去大阪做交流活動居住了一個月,期間還要去當地的大學上課。我當然舉腳贊成這是一個練習日語和了解日本人生活的好機會。 半個月前她回來了,跟朋友們大談當地的交流經驗。其中一樣讓她感到無奈的就是不少大阪的大學同學仔聽說她是獨生女就問是否因為中國一孩政策、One Child Policy? 原本以為只是同學仔問,豈料原來係大學裏面的老師都有此疑問! 依然太多日本人覺得香港=中國。不過好像這個女學生她就有用有限日語盡量跟日本人解釋:香港雖然九七年後被送還中國但日常生活裏和中國依然有不一樣的地方,例如護照、貨幣、政策等等都不一樣⋯ 直接說「討厭中國人」對方很有可能一頭霧水,因為沒有基本知識的話真的不會理解為什麼香港人那麼討厭被當成中國人大陸居民,也沒有搞清楚到底中國和香港在行政上到底有什麼分別。 所以我會傾向直接拿出理據告訴他們兩者不一樣的地方比較容易說服對方如貨幣、護照、政策等。 最後,寫幾句比較簡單易明的日語給大家參考。 中国の通貨は場所によって使えますが、いつもは香港ドルが使われています。 中國的貨幣有通行的地方,但是通常都是使用港幣。 香港人は香港のパスポートを持っています。旅行してもビザがいりません。 香港人是持有香港護照的,去旅行是不需要簽證的。 FacebookとYouTubeも大人気です。 Facebook和YouTube都很受歡迎。 私は兄弟がいないんですが、友達は皆兄弟がいます。 雖然我沒有兄弟姊妹,但是朋友們都有兄弟姊妹。 不是特別去醜化中國而是用真實的例子去解釋香港和中國的分別,不是比較容易讓人明白嗎? 至少我一直都是這麼做的⋯ 利申:其實從來沒有日本人這樣問過我,因為我真的有一個弟弟。 (圖文不符,這是Noritake的人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