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 More

About Myself

Follow Me

On Instagram

Discover

Facebook Page

天津人民藝術劇院 58歲劉曉慶 風華絕代 清末名妓賽金花傳奇話劇

11 years ago

劉曉慶,一個集演員、製片、導演、作家、大眾文化產業經營者於一身的名字。 劉曉慶作為一個華語世界30年間盛名遠播的傳奇女子,剛剛渡過58歲生日迎向人生第四次婚姻。 筆者對她的最初印象是1995年時每天追看的大陸電視劇《武則天》。那是筆者一生人唯一每天追看而且印象深刻至今的電視劇。 由少年時的媚娘到才人到則天女王,劉曉慶一人把少女到老年都演活了。當然筆者也不諱言,武則天的生平故事由筆者少年時代開始已經是耳熟能詳的故事,即使那個女演員不是劉,筆者可能也會追看。 話說筆者一向喜歡看女人的故事。由看電影喜歡看香奈兒到小雲雀到戴卓爾夫人,到歷史書本上的妹喜、妲己、褒姒這些「妖女」或者掌權女人如武則天及慈禧太后都是筆者感興趣的課題。 其中一位已經塵封在記憶深處的女人,就是清朝的賽金花。大約20年前天地圖書有出版過一系列的人物傳記,計有龔自珍、李鴻章、左宗棠等等,那時筆者年紀還算小,讀來似懂非懂,但卻培養了後來對歷史的興趣。 話說在這堆史上著名的男人中間,偏偏就出了一本賽金花。20年了,雖然不知是史實還是後來的小說改編,筆者還記得這本書中的賽金花的故事,正好可以補足了話劇的前半部。 小小年紀的賽金花名叫彩雲,本姓傅。有天跟隨村中姐妹上花船遊玩,當時有所謂賣藝不賣身曰「清官」的女性,她看著看著也成為了一份子。正好年紀可以做他父親的洪鈞上船遊玩對他一見鐘情,可是家中又己經早有妻子。接著洪鈞受朝所托要到歐洲出使,他想了一個好法子納彩雲為妾。 有天他對夫人說: 「夫人,我要到歐羅巴出使幾年,外國出官方場面都要帶同夫人的。」 「我是大戶人家的小姐,不要出去見洋人,還來那個摟摟抱抱的玩意兒。」 「夫人,不只摟抱,還要握手和親咀啊。」 「我也明白的,一直想找個小的跟隨大人出國,正好最近也有風聲大人已經在外面找了個小的。」 就這樣,彩雲入了洪家,洪家還給她請了一個德國的年輕女人做德語老師。所以雖然她是妾,卻廣為歐洲公使們認識,而且能成為「真正的中國公使夫人」而不是小妾。彩雲利用她的聰名才智,她不但學懂了幾國語言,還精心為各國代表預備精美華貴的禮物,讓各國對神秘古老的中國肅然起敬,不得不配服其五千年的深厚文化和藝術造詣。 對於話劇中寫下《孽海花》的「遊戲報記者曾孟朴」亦在書中有出場。有說他本是一個落魄的書生,暗戀表姐彩雲卻沒有回報,於是在她成名後寫下此書向她示威云云。 書中對曾孟仆(原名:曾朴)有這樣的描寫。 有天曾朴重遇己入洪家的彩雲,兩人談起家常事。他情不自禁地說了兩句話:「我這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彩雲呆了一下,笑說:「你真是,一片真心無塵染,萬斛真情不慘水啊!」 曾朴無地自容,心想:「跟了狀元爺,學問都長了啊!」 話劇中賽金花說洪家扣留了洪鈞的五萬銀子,除了這個之外其實還有一個女兒。在德國時她曾經育有一名女兒,取名德官。回到中國後洪鈞逝世,大太太把她趕走,女兒留下。她有時會偷偷派人去了解女兒的近況,可惜她的女兒也短命,19歲時就病死了。 就這樣,賽金花的前半生一直遺留在我的腦海。到了後來我讀歷史讀到八國聯軍、讀到義和拳等等,再次想起了野史裡的賽金花。在正史裡往往是政治舞台上的男人們穿花蝴蝶一般,但在背後的小人物呢? 劉曉慶把下半生的賽金花演活了。賽金花如同中國的茶花女,是一個上流社會的交際花,富有、風趣、美麗。賽金花比茶花女更強的是她不但精通音律還有政治手腕,而且她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女漢子」。古代有所謂「三從」,即「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隨子」。她的一生都是自己掌握,在舊時代是非常「離經叛道」了,在今曰也可能算是很「非主流」。劇中的每一幕都出現的「金花書寓」可不是一天建成的普通書寓,乃她畢生心血結晶,而她就是書寓的靈魂。一個風趣的有交際手腕的美麗又聰明的女主人,招待著社會上的名流、鼓勵著後輩支持著國家。 固然劇中亦偶有胡鬧的地方和誇大,特別是到了救國和記者那部份,但明知這是話劇也就莞爾一笑好了。 劇終,劉拿著寫著第116場的牌子走過。突然間感動得想哭。劉曉慶好賽金花好,都是億中無一的掌握自己生命活出了「人生」的女人。 訂閱Blog主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kiri.c.wong 關注Blog主微博:http://weibo.com/wongkiri 關注Blog主Twitter:https://twitter.com/wongkiri  

[週五開放] 漁農自然護理署 瀕危物種資源中心 參觀紀錄文

11 years ago

早幾天旺角某酒家老闆善心購入瀕危物種的玳瑁再交給漁護署一事受廣泛報導, 亦再一次引起了社會對瀕危物種生物的關注. 今次筆者走訪了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位於九龍市中心, 長沙灣政府合署的瀕危物種資源中心為大家介紹更多的資訊. 望各位能多向朋友介紹及轉發, 一方面令大眾對瀕危物種有更多認識, 另一方面讓下一代了解到保護地球上各種動物的迫切性. 瀕危物種資源中心雖然稱為資源中心, 但其實是一個小型的展覽館. 在這裡可以看到香港海關搜尋回來的走私到香港或由香港企圖走私到外地的違禁品. 其中不乏老虎, 獅子, 熊貓等等的製品. 由於地球上一些動植物因過度被利用而面臨絕種威脅, 這些物種的貿易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所規管, 簡稱CITES. CITES = Co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其實自1976年起香港已經有跟進各種保護瀕危物種的條例, 當中有分開I級, II級和III級. 最近的玳瑁就是屬於超過800種的I級物種. 公約嚴禁任何人為商業目的進行, 也只能在某些指定情況下才可進出口或再出口. 這隻是在資源中心的小玳瑁標本. 在香港找到的大玳瑁比它巨型很多, 這次能夠逃離成為食物的命運實在太好了! 在1990年代, 玳瑁製的飾品在海南島十分流行, 那時購入作手信的香港人亦不計其數. 但現在玳瑁的工藝品已經買少見少, 一來因為監管, 二來因為玳瑁真的很少了. 記得報上曾經寫過, 世界上海龜原有七個品種, 現在只餘下五個, 其中一個就是玳瑁. 這個用玳瑁製造的樂器很漂亮吧? 可是想到玳瑁已經很少了就別再希望這些工藝品再流傳了. 另一種大家都很熟悉知道屬於瀕危生物的就是象牙. 這些象牙的工藝品精美非常, 但是請不要購買了. 大象在泰國旅遊區被虐待大家尚有惻隱之心, […]

電影觀賞後感【愉快星期天】黑澤明對貧窮情侶的描寫

11 years ago

說過由於不喜歡暴力相關的電影,所以黑澤明的電影我都由其他類型開始入手,而當中除了生之慾和我對青春無悔外就是愉快星期天。 感覺毎日映画コンクール監督賞1947年『素晴らしき日曜日』是一套比較少人留意的電影。大約兩個小時的片段裏,着重描繪了一對戰後的貧窮的戀人星期天的活動。在戰後的東京到處也是荒廢了的地,由於社會經濟尚未完全復甦,當時的物價相對依然對很多年輕人來說也比較貴。 那只有35日圓的一對戀人大約就是現在的3500日元。一個星期天可以做什麼呢?電影中慢慢描述了他們如何善用這些錢,在城市裏享受他們兩個人的星期天。電影中有非常多的慢鏡頭,反映着當時戰後的東京城市中的景象以及社會上的細節。例如黃牛黨、例如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差距、例如街童。還有就是男主角居住的環境惡劣、強差人意的小公寓。 當一對戀人百無聊賴在街上閒逛時,男主角提出希望女主角到他的房間去。女主角借故推搪,男主角感到生氣。聞說這一段有關男主角暗地裏向女主角求愛的片段在當時的電影裏是非常創新和大膽的。在今日看來女主角未免太過矜持了,還要動不動就為了被求愛這種小事流眼淚。不過也許在六七十年前的日本,這才是主流的大和撫子,溫柔的日本女性吧。在今日跟一般普通的年青人談什麼婚前性行為、貞節似乎就比較落伍了(?)老實說如果不是因為電影的介紹有特別強調這一段,筆者根本沒有為意到這一段原來竟然是非常創新大膽的。 在荒野裏兩人幻想着未來能夠開一間小小的咖啡店,越說越眉飛色舞。兩個人都對前景充滿着理想,在當年還能夠有這種的夢想算是一種比較積極樂觀的態度,或者這一種描寫也能令當時的人對現實生活產生盼望。可是貧困的情侶啊,樂觀或者並不能解決問題;然而不樂觀就更加無法解決目前的窘境。 又到了另一個公園的講台上,兩個人靜靜地坐在石階模仿演奏會的情景,用幻想和積極的心驅走了寂寞。兩個人就這樣把時間打發着,一直到坐上火車的一刻。 要是對日本戰後的情況沒有足夠的了解或者比較着重物質的話,可能會對這套電影完全提不起興趣。講到沒有錢的生活,講到拍拖一定要有錢,這部套電影實在是給了現實狠狠的一記耳光:有錢的人或者怎樣都不快樂,因為他們不滿足。快不快樂和有沒有錢並沒有絕對的關係,只要有夢想,只要對未來有盼望,沒有錢兩個人一樣可以過着幸福的拍拖生活。 試過曾經有人問我如果拍拖沒有錢怎麼辦。假定你不是窮到沒有飯吃又想要過得輕鬆一點,最先要放棄的不是自尊,而是對錢的執着。沒有錢一樣可以有尊嚴,但是當因為了沒有錢而覺得自己沒有自尊,那就是代表錢已經買起了你的自尊。兩個人拍拖不一定是要花費巨額的金錢才能得到幸福和快樂。 這議題由非兩性專家的我來說比較不合適,或者看看這套電影會有點覺悟? 訂閱Blog主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kiri.c.wong 關注Blog主微博:http://weibo.com/wongkiri 關注Blog主Twitter:https://twitter.com/wongkiri

博物館旅程

香港賽馬博物館 馬場的小型Free Entry博物館

11 years ago

和長輩飲茶, 到馬會滿貫廳去. 乘搭113來到了摩理臣山站, 竟然早到了近一個多小時. 弟弟問要不要去時代廣場看怪獸大學? 筆者建議不如到馬會的博物館去hea一會. 上次去馬會時看到有一間精品店, 旁邊是個小型博物館, 一直未有細心觀看, 就借今次機會吧! 香港人喜歡跑馬, 以前馬會叫英皇御淮香港賽馬會. 想當年1884年11月4日, 中環一堆喜歡賽馬的紳士靈機一動, 不如在香港設個跑馬的活動吧, 事情就是這樣. 

電影觀賞後感【字裡人間】舟を編む 在字海中編織小船

12 years ago

字裡人間真的很好看。因為在Faebook看到幾位尊敬的前輩推介,拉了同樣喜歡文藝片的父親入場觀看。雖然是星期二的下午,但仍有七成入座,可見口碑不俗。 每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地方。一個大學院唸語言學的不善辭令的大男孩,一直在公司都給人奇怪的印象。不受同事歡迎、不受女孩歡迎,連他本人都自以為除了書本之外沒有別的朋友。可是在現代社會中,正正就有一個地方需要他 – 編寫一部革新的字典。這個需時十多年的工作,一般人視之為瘋子的工作,但偏偏世界上就需要這些瘋人去完成。 當人人都在營業課、宣傳課,動手去做的是誰?社會上的文字、文化傳承由誰人去擔當?被遺忘在出版社的舊大樓,默默耕耘的男主角,我覺得好有型。這個靜靜的小地方,才是他的天堂,發揮他所長的地方。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以前一本書隨時花上半生心血。古有史記、資治通鑑,今日講求即食文化,連Blog都有人嫌長講求140字的微博。資訊傳得快、多得泛濫。文字已經在大眾間變成變形金剛一般日新月異的東西。潮語學得累,潮流跟不貼,然後四年一個代溝。寫字典?這個年代還要用字典嗎?高登神獸咭倒是要下點定義 – 但是,即使網上字典普及,「寫字典」這行業還是需要的。否則我看日本大正年間文學作品時沒有了廣辭苑怎麼辦?(註:廣辭苑是日語字典,看文學作品時筆者喜好使用)我沒有什麼耐性也不細心,對於拍短片NG幾次也覺得麻煩,但世界上就有有耐心的又有能力的人編字典,他們造福人群啊! 導演大玩同音日文字 對於男主角馬締,日語拼音「まじめ」,大家都知道是「真面目」那個「まじめ」,也就是「認真」的意思吧!其實女主角的名字在我耳中也有演變:「かぐや」固然是「香具矢」,但在我的心中更快彈出來的漢字是「家具屋」(傢俱店)!香具矢在早雲莊裡,對於馬締來說不也是傢俱一般自然而親切的存在嗎?雖然這樣想的觀眾看來只有我? 題外話,「かぐや姫」是日本1970年代的流行民歌組合,以電影中1995年主角們27歲來算,也許香具矢的父母也是かぐや姫的歌迷呢? 在拍攝Close up的校對鏡頭中,很喜歡經常出現的「みち」。「みち」可寫成「道」、「未知」,在馬締、香具矢、西岡等人27歲的時候,正正就有一條未知的道路(みちのみち):為了做字典花上青春?女人做壽司師傅?這些平凡的小人物都有勇氣走上這未知的道路,我覺得既感動又勵志。 理想可以一直追尋,或者以另一種形式 社長嫌編寫字典太費時又本大利少要裁員。西岡決定自動調職到宣傳部。作為字典部其中一員,他口才了得又了解時下新字詞。可是離開了字典部不代表他和字典緣盡,這些年來他建立了的一切反而有利新字典的發行。作為出色宣傳人員,他在字典推出後不遺餘力,讓只會默默努力的字典部同事們的心血得到社會的關注。這讓我想起了兩句詩: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在大海中渡過,還要編好一葉輕舟。他的角色和能力在這裡發揮了作用,為字典發行起了重要作用。 大渡海は、舟を編むへぎではないか? 人各有志 集中去做就是專家 在今日香港,文字工作者被認為不能賺錢不能發達,而且並不是什麼專業人士,更難成為「中產」。但是除了錢之外還有一些事,比錢更觸動人心、更令人心靈富足。住在小小舊房早雲莊的馬締夫婦,生活平凡但執著理想。看罷這電影心靈如同得到淨化,值得花兩個多小時去感受。 訂閱Blog主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kiri.c.wong關注Blog主微博:http://weibo.com/wongkiri關注Blog主Twitter:https://twitter.com/wongkiri

日本文化深入談

【日本文化】日本人由「崇敬華夏」文化到改稱「支那」、追求「脫亞入歐」簡單概說

12 years ago

去過京都的人都會知道,日本古代崇尚偉大的鄰國-唐國、宋國,從遣唐使到漢字,從長安到翻版長安的京都,聞說連拉面都是傳過去再改良的。那份深深植根在日本文化根部的唐宋華夏傳統文化才是日本人最懷緬而憧憬的。

電影觀賞後感【我對青春無悔】反戰主和的日本電影

12 years ago

1946年拍攝、由當年26歲的昭和大女優原節子主演的「我對青春無悔」是一套民族主義電影,反對戰前流行的法西斯主義 – 也就是帝國擴張。作者黑澤明希望電影帶出的主題是有關自我的確立。(原句:「自我の確立ということを描きたかった」)電影根據京大事件這件愛國學生運動作為主線,是一套以歷史為題材改編電影。歷史上的瀧川幸辰 是八木原教授的雛型,而野毛則是尾崎秀実。不過在真實的歷史裏,他們兩人的人生並沒有交接點。 電影的時代背景非常清楚。那就是日本全國陷入戰爭狂熱的昭和八年(1933)、京都的吉田山。 作為京都大學教授的八木原教授的女兒,幸枝成長的環境沒有什麼束縛是一位非常有主見有膽識的女性。他和糸川、野毛還有另外七位非常有前途的學生是很好的朋友。 糸川是一位非常慎重的人,他會知道自己應該站在什麼角度什麼方向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相反野毛主張己見、好打不平,不會為惡勢力所屈服。這兩個人也對幸枝有好感,但幸之偏偏對野毛情有獨鍾。 父親八木原教授遭到了彈劾,幸枝對自身產生疑惑:到底是要苟且偷安過一個普通人的生活、還是堅持自己的理想忠於自己的想法,活在痛苦之中,但在歷史的洪流裏為民請命呢? 片中的歌曲「逍遥の歌 (しょうようのうた)」,反映着當時大學生的熱情和理想,是現實中存在的歌曲,在YouTube也能收看: 紅(くれない)もゆる丘の花 狭緑(さみどり)匂ふ岸の色都の春に嘯(うそぶ)けば 月こそ懸(かゝ)れ吉田山(よしだやま) 歌詞全文 按此 在戰爭的時候提倡和平的人便是叛徒。野毛在獄中被欺壓至死,作為他的妻子幸枝堅決地背起了亡夫的理念,不怕艱辛。一雙在鋼琴上飛舞的千金小姐的手改為在田裏插秧,得不到村民的認同身分變為賣國賊也在所不惜。野我的聲音在耳邊響起:我們今天做的事,十年後才能得到國民的認同。 大時代的電影總會讓人聯想到今日的政治。作為一個女性,一百年前的幸枝受過高等教育,父親是教授,身份是千金小姐。戰爭的禍害不會波及到她,但她亦沒有為了過富足的生活選擇了嫁給糸川當一個少奶奶。選擇了野毛就等於走上了命運顛沛流離波濤洶湧之道。 世界上就是有這樣的一種女性,不一定要在家庭裏相夫教子對世事不聞不問,卻為了愛、為了國家、為了真理、奉獻了自己。這樣的人是無私的,他們的人格是高尚的。巾幗不讓鬚眉就是幸枝這樣的女性。 要是在大是大非之前,筆者本人也希望能夠有幸枝這樣堅毅的決心,堅持着真理走上正確的道路,而不是在繁華的世界裏苟且偷安過着蒙蔽雙眼如同寵物一般的生活。更加希望自己的人生裏也有一個能令我完全相信、有相同理念和價值觀的男人野毛的出現。 本電影讓筆者印象最深是劇本而不是演員,當然演員也是一流的水準:幸枝回到了丈夫鄉下時遭受的眼光和殘酷的對待,電影中有非常詳盡的描寫,鏡頭運用得非常出色。那些冷眼旁觀和無助的心境描繪得絲絲入扣。而飾演野毛母親的杉村春子也是和原節子多次合作的優秀女演員。更想不到是小配角毒草莓竟然就是「生之慾(留芳頌)」的志村喬! 黑澤明這一套電影無疑能夠讓以為日本人都是軍國主義崇拜者的外國人對日本能有加深的了解。京大事件因為這套電影已被傳播開去,讓世界上其他人民知道,普通的日本人中並不盲目地希望期待着戰爭。今日有無數的大陸憤青說要血洗東京,一億三千萬日本人殺個片甲不留。然而普通的百姓還是希望和平的,不論是中國人、日本人、還是世界那個地方的平民百姓,和平才是大家最珍重的寶庫。 訂閱Blog主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kiri.c.wong 關注Blog主微博:http://weibo.com/wongkiri 關注Blog主Twitter:https://twitter.com/wongkiri

暑假經典刺繡文物兩大展:中國龍袍和日本繡畫

12 years ago

有朋友喜歡刺繡嗎?今年暑假,香港同時展出了幾百至一百年前的精美刺繡。首先是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專題展覽”國采朝章 – 清代宮廷服飾”,由故宮博物院借出數百件清代宮廷珍品,不論是繡上九條龍的九五之尊龍袍還是百鳥朝鳳的皇后鳳袍、根據四季不同風物花鳥設計繡出的宮廷花柄,處處流露出大清王朝的高度藝術眼光與精湛技術。 話說滿族以馬上得天下之勢入主中原,原本的遊獵服亦漸和漢人同化,故清代的服飾不似漢唐元明,而是自成一套的設計:緊身窄袖、馬蹄袖、大披領、多用動物毛皮等。另一方面,清朝王室的服飾制度比每一個朝代都要繁複浩大,上至皇帝皇后、王子公主、格格福晉,下至群臣奴婢皆有嚴格區別。 禮服、常服、戎服、便服,還有數之不盡的香包、掛珠、花盤底、兩把頭、旗頭…配以不同的色彩和圖案的刺繡,每一件都是巧奪天工的藝術品,讓今人感受到清代王室的奢華與講究。 另一邊廂,香港大學馮平山美術館也不遑多讓,由日本伊勢文化財團借出明治時代(1886-1912)的金屬琺瑯及刺繡,每一幅刺繡都比門要大,掛起來氣勢迫人,貴氣非常。 和世界聞名的七寶燒一樣,日本的刺繡沿自奈良時代(710-794)。十九世紀日本被強行放棄鎖國政策,與西歐的交流日盛,刺繡同樣吸收了西方的特色和技巧。由於染色技術一直進步,畫師以針代筆,在紡織品上繡上帶有光澤的線如絲紡及金銀線刺繡,以呈現傳統繪畫中的光與影以及質感。 這種刺繡畫非常富有立體感,在不同光線下更有不同的效果,遠低高低各不同,看得人驚嘆無比。 日本刺繡畫製作精美,所費不菲。但和清代龍袍展品不一樣的是刺繡畫的銷售對象除了皇室外還有日潮在日本當時冒起的中產階級。 這次展出的展品中包括了一些日本人傳統裡喜歡的動物如孔雀及鷹猴,還有風景畫如清水寺及日光東照宮。透過精美的線繡把百幾年前的清水寺舊貌呈現在今人面前,頗有「今人不知古時月,但見古畫照今人」之感。近距離欣賞這些鬼斧神工,更能明白日本精於模仿 – 古有模仿唐代、後有模仿歐美。除了在京都設計和君主立憲方面,似乎藝術技法也是先學習後改良,終自成一家之作。 局部圖: 以下為各式清代龍袍小知識,摘錄自9月21日蘋果日報副刊,供各位參考: 清廷皇帝服飾包括哪幾個類別? 清代皇帝服飾可分為禮服、吉服、常服三種。禮服,是最高級服飾,有很多種,又以朝袍為用途最多的禮服,只會在祭祀、朝會等典禮場合穿着,一年只穿十二次。吉服則在宮廷喜慶節日裏穿着,如萬壽節、元宵節、中秋節及小型祭祀場合如祭日月神。常服不及禮服等級規格高,於大型祭祀的齋戒期穿着,以示對神靈恭敬。皇帝還有雨服、微服出巡時所穿的行服、軍裝戎服及閒居所穿的便服。 龍袍有龍紋方稱龍袍? 不是。清代服制,凡吉服袍就是龍袍。皇帝、皇太后、皇后、皇貴妃及妃嬪所穿的吉服袍都稱為龍袍。皇子及郡王的吉服袍即使也繡上五爪龍紋,但也只能叫蟒袍。龍袍和蟒袍的區別不在紋飾,乃在於身份。 皇帝穿的龍袍一定是黃色? 不是。皇帝朝袍可選明黃、藍、紅、月白色,明黃色只有皇帝及皇后可用。乾隆時代冠服制度更完善,據《皇朝禮器圖式》統計,黃色能細分四種,以朝袍為例,皇帝、皇太后、皇后、皇貴妃可穿明黃色;皇太子及其妃穿杏黃色;皇子、貴妃、妃子可穿金黃色;嬪及皇子福晉只可穿香色,香色者,色澤近乎拜神祭祀用的香是也。除非親王獲皇帝所賜,否則只能穿藍色或石青色諸色,不能穿金黃色。 怎分辨皇帝與皇后的吉服? 皇帝與皇后的吉服皆可為明黃色,難以分辨,但皇帝的吉服前後左右四邊開裾,皇后的吉服只在左右兩邊開裾,而且女吉服較長。 怎分辨皇帝與其他皇族的服飾? 皇帝服飾除龍紋之外,還有十二章紋,象徵君主的品德,十二章紋如下── 日:飾於左肩,太陽包住一隻三足鳥。 月:飾於右肩,一隻搗藥的玉兔。 星辰:飾於胸前正龍上方,與日月二章同樣寄寓光照大地。 山:飾於背後正上方,寓意君主穩重。 斧:飾於胸前左方,寓意決斷。 黻:飾於胸前右方,象徵君臣。 兩條升降龍:飾於背後左上方,寓意龍形態變化萬千。 華蟲:即雉鳥,飾於背後右上方,寓意文采華美。 宗彝:飾於正面下擺左方,一對祭祀用器皿,是勇氣和智慧的象徵。 藻:飾於正面下擺右方,寓意君主應因時制宜。 火:飾於背面下擺的左方,寓意君主應有光明的德行。 粉米:飾於背面下擺右方,代表穀物,養育眾生。 為甚麼龍袍一定有九條龍? 古時帝王有謂九五之尊,九五兩數,象徵高貴及神聖。在清代龍袍上,於兩肩、前胸、後背、前後左右腰各有一條,共八條,第九條龍則在內裡。因此,無論前後看,都只能看到五條正龍。 為何如此珍貴的龍袍會流入民間? 主要原因是列強侵華,龍袍流入海外。 如何辨別龍袍真偽? 從質料及顏色的新舊、章紋的位置、縫織技巧等等都能辨別龍袍真偽,購買前應參考專家意見。 訂閱Blog主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kiri.c.wong 關注Blog主微博:http://weibo.com/wongkiri 關注Blog主Twitter:https://twitter.com/wongkiri